每平方英尺就賣逾千美金、購物袋搶破頭!為什麼Trader Joe’s能成為美國人最愛的超市?

每出新品都造成話題、不到三美金的品牌購物袋被瘋搶轉賣到上千美金、狂熱粉絲們設立Instagram專頁介紹商品,這間幾乎零負評的超市,究竟憑什麼成為美國人的摯愛?

每平方英尺就賣逾千美金、購物袋搶破頭!為什麼Trader Joe’s能成為美國人最愛的超市?
每平方英尺就賣逾千美金、購物袋搶破頭!為什麼Trader Joe’s能成為美國人最愛的超市?

從「哪間超市最推薦?」開始,Trader Joe’s人氣究竟有多誇張?

Photo credit: Judy Wu

還記得剛來美國念書的時候,一講到超市,幾乎所有學長姐和美國朋友都異口同聲推薦Trader Joe’s!每出新品都造成話題、不到三美金的品牌購物袋被瘋搶轉賣到上千美金、狂熱粉絲們設立Instagram專頁介紹商品,這間幾乎零負評的超市,究竟憑什麼成為美國人的摯愛?

根據2025年美國顧客滿意指數(American Customer Satisfaction Index)的調查報告,Trader Joe’s和Publix(美國東南部的區域連鎖超市)是並列顧客滿意度第一的超市[1]。除了2024年短暫跌出寶座以外,它幾乎每年都穩坐冠軍。每平方英尺創造的銷售額(Sales per square foot)高達$1,750美金[2],是Walmart的四倍、Target的六倍,遙遙領先其他競爭對手。

顧客忠誠度和口碑則是Trader Joe’s的最大武器,你以為Facebook的Costco社團已經很厲害了嗎?Trader Joe’s的粉絲直接創了十幾個Instagram帳號來分享新品和食譜,例如traderjoeskitchen發表各種當季食材和食譜(43萬粉絲)、traderjoesgeek提供產品的超詳細評分和價格(11萬粉絲)、traderjoesglutenfree專門介紹Trader Joe’s裡的無麩質產品(13萬粉絲)等,號召力讓人瞠目結舌。

這間超市到底做了什麼?為什麼它能讓大家心甘情願為它排隊?

反其道而行不做數據分析! 從裝潢、標籤到店員都在跟你「聊天」

Photo credit: Judy Wu

Trader Joe’s從1967年創立以來,骨子裡就寫著「獨特」。一走進Trader Joe’s,絕對會被那色彩繽紛的島嶼風格吸引:木箱堆出的商品島,穿著夏威夷襯衫的員工,配著歡快的音樂,彷彿隨時可以揚帆遠航!最令我驚訝的是手寫的商品標籤和看板,每一張都像是店員親手寫給顧客的筆記,每個品項下方還有小評論,就像是員工在跟你分享他們的心得一樣:這個馬鈴薯「綿密口感,適合烤」、Mac & Cheese「員工票選第一名!」,忍不住就想多拿幾樣試試看。

說到這個,就不得不提到Trader Joe’s有多擅長「以消費者為核心」來思考,除了空間體驗,Trader Joe’s連產品包裝都藏著巧思。有時是用童趣風格呈現驚喜主題,有時則是把季節感做成系列商品。當其他超市和量販店數位轉型推出自動結帳、電子螢幕、或會員APP來分析數據時,Trader Joe’s反其道而行,不依賴資料模型、沒有自助結帳、不做促銷,而是訓練員工觀察顧客,如貨架上哪些商品賣得好?哪些產品造成討論?顧客的購物習慣和他們通常詢問甚麼?一切都圍繞著以人為本的連結。

店員也不是那種制式化的微笑服務,而是真心誠意地和你聊起食物、推薦口味。有次我買辣炒年糕,結帳時店員主動聊起她也想吃但怕太辣,還請我下次告訴她心得,最後還推薦了附近的韓式餐廳,簡直像在鄰居家串門子XD

Trader Joe’s還貼心地照顧了跟著來超市的小朋友們。超市門口總有幾台可愛的小推車,讓小朋友也可以參與購買日用品的過程;有些門市會在貨架間藏著毛茸茸的動物玩偶,可能是浣熊、驢子、鯨魚等,小朋友找到的話就可以領取小獎品(抱歉了大朋友們);復活節的時候更有找彩蛋活動,歡迎小朋友帶著籃子在特定時段在超市內尋寶,更準備咖啡和小點心供家長等候時享用,讓逛超市變得像一場遊樂體驗。

Photos credit: Howie Juang

你以為這些都是水到渠成的巧合嗎?不,這些可是Trader Joe’s精心設計的品牌差異化策略。他們懂得打造記憶點,更懂得什麼叫做「讓顧客想再回來」。

吃的到台灣味! 商品好吃又驚喜連連,自有品牌直接成為爆品製造機

台灣蔥油餅和韓式飯捲 Photo credit: Judy Wu

Trader Joe’s的高品質自有品牌商品也遠近馳名,占店內商品80%,而且品項還會不斷推陳出新。不是那種「便宜又能吃」的替代品,而是「吃過就想回購」的驚艷感。熱門品項包括Everything but bagel的調味料、各式果乾、甜點和超多種冷凍食品,我的最愛也最推薦的有奶香酥脆的鬆餅餅乾、療癒系巧克力餅乾、獨享也沒有罪惡感的迷你甜筒、帶回台灣當伴手禮的草莓乾、方便又夠味的冷凍韓式飯捲、以及別的超市都沒有的玉米筍和台灣蔥油餅!

迷你甜筒和其他甜點們 Photo credit: Judy Wu

而最近夯遍華人社群的則是「Trader Joe’s豆漿豆花三寶」了!用他們家的Organic Non-Diary Soy Beverage(毛豆豆漿)、Organic Silken Tofu(新推出的有機嫩豆腐)、和Instant Boba Kit(黑糖珍珠冷凍包)組合起來就完成,有人說滑嫩口感超像台灣豆花,但也有人覺得豆腐味明顯,可惜我家附近的門市還沒進貨,所以沒辦法親自實驗,但其他新品如鯛魚燒、雞蛋仔、和大盒檸檬塔都已經征服我的甜點胃了!

更有趣的是,他們根據產品風味設立不同的子品牌,像是最初也是最大宗的Trader Joe’s美式食品、販售義大利風味的Trader Giotto’s、主攻亞洲味蕾的Trader Ming’s (如Mandarin Orange Chicken、宮保雞丁、小籠包等)、以及拉丁美洲產品的Trader Jose’s,一秒穿越不同國家,也撫慰了遊子們的思鄉之情。

$2.99購物袋引爆瘋搶潮吵到逾千美金,誰說超市不能打造流行?

草莓季商品 Photo credit: Judy Wu

除了食物,Trader Joe’s最懂「把生活變成事件」。除了上面提過的復活節找彩蛋,從春夏草莓季、秋日南瓜季、到聖誕節的雪花紙袋,每年都成為社群熱門話題。甚至連購物袋都能爆紅到上新聞!

現場排隊盛況和我買到的袋袋們 Photo credit: Judy Wu

前陣子春季限定的迷你帆布包,一組四色(淺藍、粉紅、粉紫、淺綠),每天限量三個時段發售,每人限買一組,有些熱門門市發售六分鐘內就全部賣光!我平日下午去提早半小時到現場,就已經有超過20個人排隊了,好在最後有順利買到(還好我住在郊區)。我在排隊時和前面的母女聊天,她們說一個$2.99美金的袋子,在eBay和Poshmark等二手平台上已經轉賣到幾百美金,最受歡迎的粉色和紫色最高甚至賣到$1,600美金,這個誇張的現象級瘋搶,害我一度懷疑我是不是誤闖潮牌發售現場XD

Trader Joe’s不只是超市,是讓我愛上美國生活的小驚喜

Photo credit: Judy Wu

在西北大學讀書時,Trader Joe’s其實是最遠的超市之一,但禁不住學長姐和美國同學的推薦就去試試看了。沒想到一去就被他獨特的產品和氛圍驚艷到不行,第一次看到手寫標籤的溫暖、第一次在美國超市看到亞洲食物的激動、第一次被店員熱情搭話的不知所措、第一次吃到決定回購的零食…等,從此愛上Trader Joe’s的我,願意提著兩大袋「甜蜜的負荷」走路30分鐘回家,也也願意為了一個購物袋曬太陽排隊。

Trader Joe’s對我來說,不只是購物的地方,更是我在異鄉感受到「生活有趣、品牌有溫度」的一部分。它讓我更理解什麼叫「以人為本」的零售魔法,也讓我在美國的生活多了一些小驚喜。

你也被這間超市圈粉了嗎?

認識本文作者 : Judy Wu

後疫情時代來到美國完成碩士夢的行銷人,對人的行為和心理活動很有興趣,除了商管本系之外,也去雙主修了心理系,擁有行銷、業務和資料分析等多方面經驗,仍在持續探索自我和未來方向。喜愛在探索世界的旅程中,不斷尋找人生的GPS信號,目標是將足跡踏遍各大洲,體驗不同文化的衝擊和美食!

執行編輯 : Howie Juang 核稿編輯 : Vivienne Ke

《NEX媒體實驗室》為NEX Foundation台灣未來基金會提供給讀者與作者的意見交流平台,所有言論不代表NEX媒體實驗室與NEX Foundation台灣未來基金會立場。本文章內容僅反映作者個人意見,並經作者保證文章內容並未侵犯任何人之權利或違反相關法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