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心中WHY的交集:新的一年,成為你也想一起工作的人

常聽到開玩笑說:如果你想害一個人,就勸他去創業。年僅20多歲的作者Vivi因緣際會開啟了一場以月經為主題的仗,本業為公衛學生的她,在身分上又多了一個創業主的頭銜,帶著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進入戰場。初嘗創業的爽與不爽,她耗盡心力時間,想追求的究竟是什麼?

找到心中WHY的交集:新的一年,成為你也想一起工作的人

「你為了什麼而做?」

這個問題是我無論在帶領團隊、建構行動、甚至是與自己對話(又或是說自我領導)的時候,都持續會拋出,並讓自己與夥伴重複去思考的問題。

因為正如同黃金圈理論的核心概念所述——一個成功的公司、組織、產品、服務,皆是由圓心中「WHY」開始拓展至如何執行的HOW,乃至於做什麼的WHAT。人們是因為被最中心的理念,這個為什麼而感動,是因為同樣相信著這樣的理念,所以選擇購買這項產品,或是支持這個品牌。

所以我持續詢問著自己、詢問著身旁的夥伴們,「你為了什麼而做?」不只是希望能持續凝聚共識,更是希望透過這樣的詢問過程,能讓夥伴們跟自己,都可以加深對於初衷的堅守,更不容易背離初心,也才更有機會能說服我們的客戶、倡議的民眾與所有會接觸到的人事物們,為什麼他們要選擇與我們同行。

同樣的為什麼,在不同角色中的相異解讀

然而一個組織,雖然握有一樣的願景,我們卻能在組織不同角色與集合身上,看見彼此對於這個為什麼的不同解讀與詮釋。

以我自己的日常工作為例,這個「為什麼」,在我與我的夥伴們共同經營的非營利組織中,他之於我們而言,是我們共同想要達成的目標,是我們透過不同行動、專案、產品、服務,都希望可以將組織再更推進一點點的方向——這個為什麼,是組織的願景,是我們的核心命脈。

這個「為什麼」,之於團隊夥伴而言,代表的可能是他當初為何選擇加入這個團隊、從事這份工作,甚至是開始關注這個議題/領域,並且想要多為這件事情,做一點什麼、參與一段路程的初衷——這個為什麼,是夥伴的熱忱,是最珍貴,最不該消磨殆盡的寶藏。

這個「為什麼」,之於我而言,則是我今天即便從頭到尾都擁有「放棄」這個最簡單的權利,卻始終選擇在每天早晨起床之後,花費最多的時間心力,投注在其中,享受在其中,成長在其中,並且始終願意為其冒險、願意為其挑戰、願意為其讚頌失敗、願意為其承認脆弱,最重要的原動力——這個為什麼,是我重來一次,還是會做出的選擇。

A Valentine for asking a tough question
Photo by Patrick Perkins / Unsplash

你的為什麼,決定了你的態度與行動

然而當我們將這些為什麼組合在一起思考時,其實不難發現,這些為什麼,決定了我們將坐在哪個位置上,成為一個什麼樣的工作者、用什麼樣的態度面對不可能永遠都有趣,有時必定參和著繁瑣雜事的工作內容、以及我們如何與其他的工作者相處,並一起形塑,我們所共同存在的工作環境。

以夥伴來說,當他們知道自己為了什麼而做,又希望能在這件事中獲得什麼、創造什麼,並且真心愛著這樣的為什麼之時,他們才有可能可以在企劃的過程中磨練而非磨耗,執行的過程中疲勞卻也享受,回饋的過程中面對問題,同時獲得成就感。

而此時作為一個願意與他一起守護這個為什麼的領導者,你能做的,是讓他適得其所、擁有足夠的發揮及跌倒的空間,並且在他真的達成的時候,不吝惜讚美,在他不小心跌跤的時候,深切擁抱,一起讚頌失敗,並不讓失誤再度重演。

以作為團隊領導者的我來說,在緊握著自己的初衷,並且真心渴望這件事情能夠發生時,我也才能在面對排山倒海的壓力時,維持自己的底線與大家的堅持,不輕易妥協;我也才能在遇到自己不會,卻得三頭六臂通通扛起的時候,虛心學習,接受現在還做不到完美,但至少沒有違背初衷的自己。

而站在整個團隊的視角,也正是因為了解到我們是一起在守護著組織、跟每一個人的為什麼,我們也才能在每一位夥伴提出建言時,認真看待缺失、仔細調整步調;也才能在了解團隊整體需求後,秉持著「事情我來做,力量是我的」、「我行我來,我不行我學」的精神,同時不過度承擔,也練習放手放心與信任,並且仍舊深刻感受到,自己與所從事之事的關係。

Painted red
Photo by Tim Marshall / Unsplash

新的一年,一起找到心中「WHY」的交集

管理,是讓每一位夥伴都成為火車車廂,跟著第一節具有動能的車頭,往同一個方向前進;而領導,是讓每一位夥伴都成為高鐵車廂,各自具備動能,但在前進的方向中,找到共通點,一起往共同的目標前進。

新的一年,讓我們一起期許自己能持續學習做一個領導者,也相信,唯有當團隊中的夥伴,都能在工作的當下,理解自己為了什麼而做,並感受到自己的為什麼與組織願景的連結,大家也才有機會能共同往同一個大方向前進,而不在疲勞、面對挑戰、承受風險之時,輕言放棄;更不再彼此一昧期待著他人成為前方的動能,拉著自己前進,而是主動的想辦法,讓自己,也能成為這動能中的一盞星火。

不因為這件事情不是你做,就與你無關;也不因為這件事只有你做,就忘記夥伴。緊握我們的為什麼,守護夥伴的為什麼,實現組織的為什麼。當我們都願意一起相信著組織的為什麼時,我們也才更能將團隊放在前面,也才能讓夥伴發光,讓組織綻放,而在不知不覺中,我們,也就同步閃耀了。

一起成為想一起工作的彼此,其實不是因為我們做出了什麼改變,而是因為,在我們的為什麼裡,本來就彼此支持。

新的一年,成為你也想一起工作的人。

認識本文作者:Vivi Lin 林薇

宜蘭人,一個很愛講話的女孩,現正在蘇格蘭愛丁堡。一米五的身軀裡,裝載著溫柔的靈魂,堅毅的態度,和不怕死的勇氣。習慣用理性觀點思考,柔性的視角書寫;相信文字的力量,更相信文字的溫度。始終還沒打算與世界和解,也始終,在這尚可揮霍的年歲裡,保持悠然。但願有天,每個臺灣人都能驕傲自己的出身,在不同的土地上,開出自己的花。也願那天,我們都能乘載著最初的良善與真實,自由地愛與被愛。

Facebook 粉絲專頁InstagramYouTubeBlog 薇薇愛講話

執行編輯:I Cheng Huang
核稿編輯:Sophia Cheng

《NEX媒體實驗室》為NEX Foundation台灣未來基金會提供給讀者與作者的意見交流平台,所有言論不代表NEX媒體實驗室與NEX Foundation台灣未來基金會立場。本文章內容僅反映作者個人意見,並經作者保證文章內容並未侵犯任何人之權利或違反相關法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