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meStop暴漲1700%的股市神話-散戶與大戶的股票大戰(下)

近幾周席捲全球股市的最熱話題莫過於股價暴漲1700%的GameStop,作為一個老牌電玩公司,在沒有推出新產品、財報與年度展望的狀況下,股價為何會突然飆升?原來,這是散戶與大戶之間的戰爭!本篇作者將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帶大家來一窺背後的祕密。

GameStop暴漲1700%的股市神話-散戶與大戶的股票大戰(下)

授權轉載:Joseph Chiang|原篇名:散戶VS大戶的股票大戰-GameStop

接上篇《GameStop暴漲1700%的股市神話-散戶與大戶的股票大戰(上)》

放空巨頭與對沖基金的弱點

WSB的散戶們,在大約十月份左右就開始宣傳GME的股票有多好多棒,鼓舞著夥伴們一起大肆購入GME,慢慢的股價被抬升了起來。這時候,媒體開始有些動作了。投資相關的新聞媒體開始談到GME的基本面有多差,即便11月出了PS5和新Xbox都無法挽救,更別提遊戲市場整體朝向數位化的趨勢有多不可逆。

然而,這些在WSB的網友們看來,都是為了打擊他們士氣而做出的反擊,甚至他們開始抱著「他們在報導,表示我們有打到痛處」的心態,無論如何都要持有GME的股票。隨著越來越多人加入討論,越來越多人加入GME股東的行列,越來越多專門分析GME股票的文章產生,終於,一個強而有力的論點,說服了大量的WSB網友,讓他們堅信自己終將取得勝利-因為他們找到了大戶放空的弱點。

「軋空」(Short Squeeze)

圖片來源:What is a Short Squeeze?

什麼是軋空?賣空的人,隨著借來賣的股票到期了要歸還,必須從市場內買入大量的股票來還給券商,而這會導致股票價格的上漲。然而,要是這檔股票一直漲個不停呢?軋空就是發生在,賣空的人被迫在「明明虧錢,卻因為股價一直漲只好硬買高價股票來還券商」的情況下,導致其他賣空的人虧更多,紛紛忙著進場買入高價股票,進而導致股價不停上升的過程。這會是一場放空者的噩夢:股價上升導致賣空的人互相傷害,誰越晚進場回補買股,誰就虧越多的。

「放空比率」(Short Interest)

不但如此,GME的股票被賣空就算了,他還被「過度賣空」。也許有些聰明的人會注意到,券商將GME股票借出去之後,隨著價格下滑,有可能會選擇買入股票來壓低自己的均價,這可以形成一個永動機:A券商借股票給B公司賣空>C券商買入>C券商將股票借給D公司賣空>A券商買入。

明明只有1股,卻可以透過這樣的過程不斷增加流動的股數。所有被賣空的股數與市場上流通的股數的比率,被稱之為「放空比率」。GME,是目前美國所有股票之中被放空最多的股票,他的放空比率,居然高達140%!這是什麼意思呢?意思就是,每100股裡面,有140股被拿來賣空了。被借來賣的股票總數居然超過了市場上流通的股票總數!這已經是近乎詐欺的市場操作了,而WSB的網民們注意到了這一點,於是他們擬出了簡單暴力的計畫:瘋狂買入,然後誓死不賣

這個計劃的終極目標,就是讓市場上的股票數量越來越少,透過「物以稀為貴」的方式促使股票價格上升,來製造股價上升的狀況。之後,再利用賣空到期的日子當天,由於市場上的可流動股票數量因為被散戶所控制,數量不夠而「不足以回補」的情況下,人為的製造軋空,來導致股價的噴發。就算GME的股價上升的速度不如預期,只要券商隨著股價的增加要求賣空者補更多保險金,也可以促使券商產生恐慌,甚至被保險金壓到破產的情況。更何況,現在市場上的股數,「本來就不夠讓所有的賣空者買來還」啊?(每100股內,有140股被放空了)

唯一的問題是,散戶,是一大群擁有自由意志的人,有辦法團結起來嗎?

第一波會戰

於是,WSB板上關於GME的討論越來越熱鬧,購買的人數越來越多。許多人都重壓GME,同時購買股票與期權來確保自己在控制足夠多的股數的同時,保有以小搏大的機會。這時候,WSB上出現了各式各樣的教戰手則,來確保自己的勝利:

  • 買入股票之後,設定當股價高於100時才以市價賣出。透過這樣的設定,確保自己購買的股票,不會被券商拿去借給賣空者繼續賣空。因為萬一真的成交了,券商的股票卻不夠,券商自己也會陷入破產危機。
  • 買入期權之後,同樣設定以一個高於某價格才賣出的設定,來確保券商要留下相應的股數來滿足可能發生的期權執行。並且迫使券商購入額外的GME股數來避險,以免自己的股數不夠應付交易。
  • 鼓勵大家訂購GameStop一年的高級會員,來為GME創造金流與製造消息,反正才45美元一年,這是為了投資而做的消費,完全不虧。
  • 多花一點錢,在年底的時候多到GME消費買遊戲,創造流量。並且多鼓勵身邊的朋友一起加入GME的投資行列,畢竟散戶要夠大量才能成功。
  • 決戰日期是1/15。因為那天是季度/月度的期權交易日,也是大量賣空的到期日,所以要大量購買1/15~2/19之間的期權,還有股票。
  • 千萬,千萬,不要賣。

配合上本來就有將近2百萬人訂閱的WSB板友,WSB對GME的期待來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即便有些顛簸,1/10的GME也已經緩緩地來到了19美元,眼看著股價完全沒有下降的空間,1/15的賣空到期日又近在眼前,這場戰鬥的發展究竟會往哪邊傾斜呢……

1/13,第一波軋空終於發生了。隨著部分賣空資金被迫回補,GME一開盤就從19美元漲到33美元,來到了自2015年以來的最高點。知名的股票交易App Robinhood一度在GME的交易上被塞爆,更多散戶投入了這場戰鬥。而WSB已經忍不住開始慶祝了……

但許多人不知道的是,這只是一個開始而已。

勢不可擋

隨著新的一週的到來,GME的股價已經在1/18來到40美元。這件事讓一些惡名昭彰的賣空基金注意到了。

Citron Research,Melvin Capital等著名的賣空基金,在推特上發起了嘲諷:「GME的股價鐵定會跌到20美元,現在在市場上歡欣鼓舞的都是群撲克牌排桌上的廢物。」並且大張旗鼓地開始宣布要開始大量賣空GME。

由於這些公司之前曾經看衰過Tesla(特斯拉/TSLA),甚至還告過Tesla的老闆Musk,因此WSB這群「一度是TSLA信徒」的人們早就不爽很久了。這次一聽說他們要賣空GME,怒不可遏,直接買爆GME,決定跟他們正面對幹。而且還開始打起了響亮的旗號「GameStop是我們的童年,是我們遊戲的信仰。誰都可以倒,GameStop不能倒。各位趕緊調高賣價到1000美元,100已經過時了,我們要趁這次打倒萬惡的華爾街!」

原本,Citron Research還打算在1/20的時候召開記者會來宣布他們賣空GME的勝利。沒想到來這麼一齣之後,他們居然在推特上宣布「我們忘記今天是美國重要的日子:總統就職典禮日,所以我們今天就不召開記者會了」。隨著這句宣言,WSB的網友們開始無情的嘲諷。也有人開始精密計算,Melvin Capital現在的賣空位置,有多少比例,整體的資金總額有多少,並且計算出來了如果GME股票漲到175元每股,就可以讓Melvin Capital破產的這個預測。

於是乎,GME奇蹟似的股價飆升就此展開:

1/21收盤42.59美元

1/22收盤64.75美元

1/25收盤76.74美元

1/26收盤131.51美元

1/27收盤347.51美元

在這過程中,Melvin Capital在1/26股價暴漲的那天宣布資金不足,而獲得了另外兩家機構,Citadel和Point72的融資。在這樣的情況下,Melvin Capital依然沒有放棄他們的投資,用了借來的錢,「繼續賣空」。隨著我記錄的當下,GME的賣空比例雖然下降了,卻依然在100%左右,而且現在各大新聞媒體都開始痛打WSB的「操作行為」,認為他們在惡意操作股票市場,甚至有可能「外國敵對勢力」的入侵。

然而在這期間,也有很多知名的人士選擇支持WSB,或至少沒有反對WSB。這其中就包含了Tesla的CEO Elon Musk,知名的新世代投資大師/大富翁Chamath,電影「大賣空」主角之一的知名基金操盤者Michael Burry等,都在推特以及不分新聞媒體上提及了GME的炒作,並且抱著看戲+玩玩的心態參與了這場散戶對抗大戶的大戰。

即便面對這麼多的壓制,WSB板上的散戶卻把這場戰鬥視為一場打倒萬惡華爾街的聖戰而不願放棄。許多人因為2008的金融海嘯失去了一切,之前的佔領華爾街的概念,恐怕也是這次戰鬥中重要的一個思維吧。

最新的消息是,WSB的Discord討論區以及討論板被一度關閉。白宮也出來發表聲明說正在關注這邊的動靜。各大新聞媒體版面也都被GME所佔據。從來沒有如此團結過的散戶,在這次的決戰中展現出了令人訝異的資金力量。最早提及GME的網民DFV,已經被奉為WSB的神,也在這短短的期間之內把帳戶從5萬美元抬到了1300萬美元。這股市頭甚至外溢到了其他被大量賣空的股票,如$AMC,$BB,$BBBY等,而這些股票也在這幾天內用每天30%的速度在飆漲。

究竟股價能否像WSB的網民一樣認為地衝上1000?還是會物極必反的大崩跌?這都得要繼續看下去才能知道了。

認識本文作者:Joseph Chiang

卡內基美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互動娛樂科技所(Entertainment Technology)碩士畢業,現在是某科技公司下的軟體工程師。愛好旅遊,十分享受稱為「人生」的冒險遊戲。由於疫情封鎖的關係而開始認真研究起股票市場,希望有一天能玩出一些成就,並開始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執行編輯:I Cheng Huang
核稿編輯:Sophia Cheng

《NEX媒體實驗室》為NEX Foundation台灣未來基金會提供給讀者與作者的意見交流平台,所有言論不代表NEX媒體實驗室與NEX Foundation台灣未來基金會立場。本文章內容僅反映作者個人意見,並經作者保證文章內容並未侵犯任何人之權利或違反相關法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