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正盛時畢業,沒身分的國際學生如何在美國逆轉勝?Joyce的勇闖大蘋果

作者在書頁一開始就開宗明義說:靠著海投履歷,我就拿到在美國的第一份工作,所以一開始的我,不太相信「人脈」的神奇力量。直到失業、被資遣,在職涯的狂風暴雨中,我開始明白,「人脈」是多多益善的。

在疫情正盛時畢業,沒身分的國際學生如何在美國逆轉勝?Joyce的勇闖大蘋果

記得在開學第一天,無論學長姐、教授或學校的職涯輔導中心,都一直強調「建立人脈」的重要性,坊間也有不少文章教求職者「多去認識人才會有工作機會」。的確,認識的人越多、越能學到許多業界經驗,如果你表現得夠好,對方也可能會幫你留意相關的工作職缺。一開始我非常幸運,靠「海投履歷」的方式拿到聯合國的實習,也沒有建立什麼人脈,就拿到在美國的第一份工作,所以並我不是很相信「人脈」能帶來什麼神奇力量。

直到我失業、被資遣,在職涯的狂風暴雨中,幾乎覺得看不見盡頭時,我開始明白,「人脈」應該是多多益善的。失業那段期間,我一天大概有四分之一的時間都掛在LinkedIn上,除了密切關注最新職缺,還會依照職缺開出來的職稱、組別,去尋找開缺的團隊,如果幸運找到主管或人資,我會直接寫信給他們,介紹自己的背景、還有為什麼對該職位有興趣。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找業內人士請教心得

我曾看到美國零售企業沃爾瑪 (Walmart)開出國際傳播部門(Global Communications)的職缺,內容是協助公司高層對公司內部的溝通,沃爾瑪是跨國企業,需要多語言的跨國人才。於是我透過LinkedIn找到了肯尼,他當時是沃爾瑪的企業發言人,他也讓我親眼看到,找到一份對的、適合自己的工作,竟然可以讓一個人如此閃閃發光。

我寫信給肯尼時,跟他表明我對沃爾瑪很有興趣,也相信我的專業能力可以對公司做出貢獻,想跟他請教公司的文化,他很快就回覆,說願意跟我聊聊,我們準時打開視訊,他第一句話就問:「告訴我,我能幫妳什麼?」

肯尼不吝向我分享他的故事,他一路曾經當過記者、政治人物助理,再到沃爾瑪成為基層員工,最後慢慢當上發言人。我問他:「你為什麼喜歡在這間公司上班?」肯尼說:「當公關、發言人時,因為這間公司的力量太大,從來不會有記者拒接我的電話。」正當我想質疑這都是外在、辭職後就沒有的光環,他接著說:「這真的是一個充滿可能性的公司,我一開始只是個基層小店員,後來慢慢當上店長、進到總公司、當上發言人。在疫情期間,我跟所有高層一起做出重要的決策,影響了這麼多人,我覺得我的工作,是在為公司的價值觀努力。」接著,他說出一句震撼我的話:「我在這間公司,每天醒來都覺得充滿活力,對我正在做的事絲毫沒有負面情緒。」

他這樣說的時候,我看到他閃亮的眼神,我知道他沒有說謊,我隔著螢幕感受到他對這家公司的熱情,最後,肯尼告訴我:「我從來沒有拒絕過陌生人在LinkedIn上要找我問問題的邀約,因為過去也有人這樣幫助過我。」

肯尼很熱心的把我的履歷轉發給人資,我也順利跟開出職缺的團隊面試,雖然到最後他們選擇把被資遣的員工聘用回來,沒有給我offer,但一路的面試感受都很好。我相信這是一間企業文化良好的公司,也因為肯尼,讓我開始相信「人脈經營」的力量。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拋開害羞,主動出擊才能挖掘機會

在這之後,我都會鼓勵在美國找工作的國際學生不要害羞,一定要把握每個可以跟人家聊天、多了解對方公司的機會,就算對方不一定能幫你在內部推薦,至少可以用一杯咖啡的時間,了解對方如何成功找到工作,或對其他公司有更深的認識,這些收穫,都會內化成自己的養分。

其實大多數來自亞洲的留學生都有很棒的專業能力,但因為我們的文化習性、語言隔閡,不太敢表現自己,也不敢跟不認識的人接觸或請求幫忙,我自己也是這樣。我從二零一九年開始,在一個非營利慈善新創機構「NEX Foundation 」擔任義工,這是一個以美國為據點,希望透過研發和經營線上的資源平臺,協助海外人才在國際舞臺上發光發熱的機構,並且提供企業媒合、職涯諮詢、媒體實驗、社群聚會等計畫,期盼建立具有延續性的全球臺灣人才互助圈。我在裡面的Media Lab擔任編輯,寫了好多關於臺灣人如何在海外站穩腳步的故事,一起做義工的夥伴大多都任職美國的大企業,但我在失業期間,卻因為各種「不好意思打擾別人」的顧慮,沒有好好運用這些資源,現在想起來,都為當時的我感到可惜。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人脈經營要用感情,而非「利用」

建立人脈的過程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保持禮貌、勇於推薦自己、不要害怕被拒絕,都是不可或缺的要件,而我個人認為最重要、也最容易被忽略的一點,其實是「感謝」。無論在學校或職場,對於曾經教我、幫助我的人,要一直放在心裡,因為那都不是別人的責任或義務,特別是在找工作時,那些幫我投履歷或推薦我的人,都是在消耗他們的資源跟信用度,更是要衷心感謝。

但感謝這件事,絕對不是放在心上或嘴巴說說就可以了。在美國,拿到offer、正式加入公司前,通常都會針對新進員工做背景查核(reference check),會要求新進員工提出幾個過去曾經一起共事的人做查核作業,這件事情不僅在考驗在前幾份工作是否有結下良緣,也證實了在美國保持人脈真的很重要。我個人會做到的是,無論是幫我跟新公司人資進行背景查核或推薦工作的人,我都會在事情結束後跟他們分享更新狀況,例如我決定接下offer,或背景查核完成、順利入職了,跟對方聊聊在新職位工作的感想或面試經驗。如果時間許可,也會邀請對方吃飯作為感謝,趁著吃飯的機會進一步交流、學習。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曾有位新聞圈的大前輩幫我介紹了一家中文媒體的面試,雖然之後我沒有接下offer,但我還是傳了訊息跟前輩解釋我沒有接受那份工作的原因,並且誠心感謝他的幫忙,他回我:「在異鄉不容易,希望妳之後有能力,也要幫助更多後輩。」

是呀,在異鄉要站穩腳步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臺灣人要幫助臺灣人」是很溫暖、感動的傳承,希望我們都能定期省視自己,我一直警惕自己,不把別人的幫忙當作理所當然,希望能像曾經照顧我的人一樣,有能力幫助別人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Joyce是NEX Media Lab的前副總編輯,我們感謝她的付出之餘,也提供新書購買連結給更多讀完此篇文章後,對Joyce這一路上在紐約打怪的故事,想更多了解的讀者們。

《勇闖大蘋果!紐約的受挫力養成課》購書連結
■博客來∣https://reurl.cc/QjnDpZ
■誠品∣https://reurl.cc/44586R
■金石堂∣https://reurl.cc/ve3Xpl
■讀冊∣https://reurl.cc/RjnDYD
■MOMO∣https://reurl.cc/rQdXEN
■時報∣https://reurl.cc/X4D3a3

認識本文作者Joyce Weng

身為國際新聞記者》作者。日本慶應大學媒體設計碩士 / 紐約福坦莫大學碩士畢業,在東京、台北、香港流浪後,目前定居紐約,曾於紐約聯合國總部國際傳播部門實習,想用自己的雙眼觀察並寫下發生在大蘋果的每個小故事。

執行編輯 : Joyce Weng
核稿編輯 : Sophia Cheng

《NEX媒體實驗室》為NEX Foundation台灣未來基金會提供給讀者與作者的意見交流平台,所有言論不代表NEX媒體實驗室與NEX Foundation台灣未來基金會立場。本文章內容僅反映作者個人意見,並經作者保證文章內容並未侵犯任何人之權利或違反相關法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