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之前,先出去看看吧!」帶回改變的啟程– 專訪 TEiUK 共同創辦人 Aaron

不同於其他有海外工作和生活經驗的台灣人,不曾留學,大學主修生物的 Aaron、還是個半路出家的軟體工程師,但他順利地透過英國打工度假簽證的方式,開啟了在倫敦的職涯。就算只有 20% 的人決定回家,台灣就有機會從這些種子建立起新的典範,他堅定地說。

「回家之前,先出去看看吧!」帶回改變的啟程–
專訪 TEiUK 共同創辦人 Aaron
「專注於目標、並且理性地選擇與努力」我想聽過 Aaron 故事的人,大概都會這麼形容他。

Aaron 的故事很特別,不同於其他有海外工作和生活經驗的台灣人,沒有國外大學的學歷,大學主修生物的他、還是個「半路出家」的軟體工程師,但他順利地透過英國打工度假簽證的方式,以工程師的身份、開啟了在倫敦的三年異國生活。

「目標有了、該怎麼準備?」

「我一直都想著、要出國挑戰看看」Aaron 以堅定的口氣說。從學生時期就有出國工作與生活的念頭,不論是語言上的精進,以及積極了解相關資訊,甚至是「半路出家」自學程式語言,都是他為「出國」這個目標所做的準備。「那時候意外聽到了管理顧問的校園招募分享,前輩說想當顧問你必須很喜歡出差。那時我就想不然來那時我就想不然轉商吧,就可以飛來飛去了」。然而事與願違, Aaron 並沒有順利進入競爭激烈的管顧業,卻意外在創業的過程中變成了軟體工程師,繼續向海外工作發起挑戰。「創業失敗後,我一直在想要怎麼樣才能實現累積國際生活經驗的目標,是要維持原案往商管發展呢,還是要專心走向工程師之路呢?」在選擇的關卡,他想到大學時代的另一場職涯講座,「剛出社會,重要的是選對產業,對的產業才能推著你成長。」。不同於一般人求職時以薪資和專長做考量,Aaron 的故事完全以目標作為主體去思考,找到需要改變自己的部分,再逐步讓「想要出國」的想法變成能夠被實現的現實。。

不要只是去找機會,要讓機會找得到你

在 Aaron 的部落格文章「如何在英國找到軟體工程師的工作?」裡提及對土生土長台灣人,在追求海外工作機會時會遇到的三大問題:沒有工作簽證、不清楚海外的求職管道和面試重點、以及缺乏外語的溝通能力。對於第二點,「經營自己的Profile 是最重要的」Aaron 直接點破。不同於在台灣以 104 等求職網站這種主動投遞履歷的方式,海外更有效方式是經營自己,讓工作自己找到你。Aaron表示其中 LinkedIn 是對海外求職很有幫助、也很必須的個人Profile,這樣全球性的職涯網絡連結平台,能夠讓你被世界上許多職涯機會找到。

至於關於準備,Aaron說「你永遠不會有準備好的一天,所以只要你自己覺得可以了,就去試吧!就像 LinkedIn 創辦人 Reid Hoffman 說的:『If you're not embarrassed by the first version of your product, you've launched too late』」他打趣地說。以語言準備作為例子,「一開始也很常聽不懂對方在說什麼,尤其當英國 recruiters 打電話來的時候,完全沒有表情和動作,各式各樣的口音真的會讓你覺得是不是過去英文真的都白學了,對方常常也就直接掛電話了」,但隨著在英語的環境裡、漸漸習慣生活和熟悉英語對話,便能夠漸入佳境。只要能夠克服兩個檻,「第一個是敢講,第二個是能夠用口語的短句接球,你就能夠生存了。第一點在台灣找個純台灣人的讀書會也可以訓練,第二點就直接讓國外生活的尷尬場合教會你吧。」

Aaron 謙虛地說著,能夠順利著陸也是他的幸運,但他一路上為「想要出國看看」這個想法所做的努力和思考,絕對應證了那句話,「機會果然是會留給有準備的人。」

圖中著黃衣者為Aaron Hsieh

才不是逃離鬼島!

「我知道很多人都是那種、趕快逃離鬼島的想法」Aaron 開玩笑地說著。然而對於他來說,出國看看不僅能有探索異文化的機會,還能增進對於台灣環境和自己現狀的了解。「出國就有點像開眼吧,假如一直身在台灣,你不會發現台灣其實很讚」他笑著說,「然後就是沒有機會見識到不同的環境、意識到合理和不合理的情況。」Aaron 以責任制作為例子,不合理的不是責任制本身,,而是台灣許多產業以責任制的作為綁架,將加班視為必要,甚至把裝忙等下班當成常態。即使在重視 Work Life Balance 的歐陸地區也會有責任制,但是若當有加班的必要時,公司也會以合理的方式讓員工補休或發給獎金,或甚至直接一開始就給你讓你無法拒絕的薪水,交換的所謂的 ownership。如果能透過這些異國的經驗去「發現不同」,我們就有機會能夠促成台灣整體正向改變的循環。

一起討生活的朋友

聊到在英國的社交生活,Aaron先笑著說道「主要還是文化背景、成長背景不同、很難聊起來啊!」對於當地人較為普遍的話題如政治、啤酒、足球等,因為沒有深度的了解和見解,很難去對話,也就成為打入英國人本土的圈子的障礙。另一方面「我不懂兄弟會,也很難翻譯台灣大學的某某之夜啊!」Aaron笑了出來,在成長經驗上的差異造成了共同話題的缺乏,或多或少有了社交上的一些挫折感。即便如此、Aaron 仍堅定地說「但交朋友、在世界各地都一樣,急不來的!」訣竅是找到彼此能夠作為話題的「共鳴點」。他聊到在倫敦也有許多來自其他歐盟地區或亞洲的外國人,因樣離鄉背井到國外爭取機會,大家比較能夠理解生活、簽證、租屋等等等不便,也就更容易因為這樣的共感建立友誼。

能夠被延續下去的支持和幸運

「再創台灣人的時勢,並讓台灣再次成為世界級的存在」是同時作為 TEiUK 和 NEX Foundation 兩個組織志工的 Aaron,不變的核心想法。不論是建立 TEiUK 還是舉辦實體分享會等,都是希望那些碎片化的訊息能夠被記錄下來,讓資訊和資源能夠被傳承下去,並形成一個具延續性的全球互助圈,持續地支持和幫助每個世代、嚮往著海外工作與生活經驗的台灣人。

Aaron 堅定地說著,如果大家都處在同樣的生活背景下,用相同的想法做著同樣的事,要產生質變並不容易。反過來說,如果能有更多人出國工作深耕,並把學習到的知識帶回來分享紮根,我們就能從量變推動質變,激盪出更多改變的火花。就算只有 20% 的人決定回家,台灣就有機會從這些種子建立起新的典範,再開枝散葉到各個地方,形成正向的循環。

結束英國三年的工作與生活的 Aaron,即使離開也選擇與常人不同的方式,走陸路搭西伯利亞鐵路一路回到台灣。現在他不僅全力協助 NEX 台灣團隊的建立,也透過文字的方式,分享他在海外的工作經驗和異文化探索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支持和幫助那些夢想著啟程,和所有正在路上的人。期盼我們都能以在舒適圈之外發掘與經驗,成為促進台灣改變的溫柔而堅定的力量。

加入〔TEiUK〕台灣工程師在英國
執行編輯:Yu-Ching Lee、Ting-Chun Ariel Lai
核稿編輯:Sophia C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