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Covid-19觀察-染疫後的日子(下篇)
繼上篇,擁有醫療背景的旅美夫妻檔最後順利自新冠肺炎Covid-19脫身。痊癒一個月後,作者想來分享一下自己的觀察與經驗談,希望大家能從他們的親身經歷中學習,在疫情時代底下健健康康。
授權轉載|Szu-Ping Lee (李思平)
從我自己7月1日出現新冠肺炎Covid-19的症狀至今已整整一個月。我與太太大約在發病兩周後(7月14日)就已經基本痊癒,目前觀察下來沒有長期、特別是呼吸上的問題。
總結來說,我跟太太運氣不錯,Covid-19的症狀明顯是輕症。目前Covid-19臨床症狀分為六大類,我們應該算是第二(類似流感)到第三類(有些拉肚子的症狀)。我們最明顯的症狀是:發燒 (約到38度C)、異常疲憊,以及肌肉無力。太太一般來說生病的症狀都比我輕微,這次也不例外,我們最幸運的是沒有遇到呼吸困難的問題。
染病的急性期(大約十天)過後,我們開始討論要怎麼樣安全的回去工作與恢復正常生活,這是一件非常需要討論的事情,因為我們忽然從要防疫變成了別人要防疫的對象。我們當然也不希望感染其他的朋友或同事。
我們最後的結論是遵照美國疾病管制局的規定,但是自行增加了額外的時間以策安全,目前(2020年8月1日)回去工作的規定包括:
- 從有症狀開始之後算至少十天(我們等了二十天)
- 停止發燒後至少一天(我們等了至少五天)
- 症狀持續的舒緩(我們等到了幾乎完全沒有症狀)
雖說順利的恢復健康,而且短期內應該對這個病毒產生了抗體,我們還是持續戴口罩、勤洗手,並與人保持一定的社交距離。公共衛生的習慣不是在於做了對我們自己有什麼好處,而是對所有人有好處的事大家都一起做,而且說真的世界上也不是只有這個病毒而已,我們很高興到目前為止並沒有聽說有朋友被我們感染(太太感染了一個人--就是我)。
每天看到各種新聞說這個病毒多可怕,但目前的資料估計死亡率大約是在千分之五到十左右。這畢竟不是伊波拉病毒,大部分的人還是可以恢復的。以我們的經驗來說,發燒結束後(大約十天)恢復的速度就很快。我的食慾到二十天左右開始慢慢恢復,一開始食慾真的極差,除了喝點湯以外其他東西都不想吃。我十天內瘦了三公斤,又過了二十天後現在回來一點五公斤,而且這是在我們都沒有失去嗅覺味覺的情況下。
這個病一個很明顯的症狀是異常疲憊。有多疲憊呢?大概有十天的時間我疲憊到只能躺著,連想事情都覺得累,只能躺在床上看網路漫畫打發時間。也不是真的想睡覺的累,就是一種整體的疲憊,坐著打電腦都覺得累。另外就是肌肉也有受到很大的影響,連從我們家二樓走到一樓我的大腿肌肉都在抖,這症狀非常明顯,因為我在生病之前身體狀況-特別是腳力,鍛鍊得極好,我們從三月健身房關閉之後幾乎每天都在附近爬山健行。
身體狀況恢復後,我們在第二十天外出爬山,第一次先去海拔兩千公尺的地區走了一個五公里簡單的步道試試肺部有沒有問題,第二十七天走了十公里,而且上到三千公尺以上,第三十天走了接近十五公里,爬升接近一千公尺,上到我們生病之前就想去的一個山頂。
也許有些朋友會覺得為什麼我們這麼急著回去爬山,那是因為我們在生病的時候一直頗為擔心我們的心肺功能會受到長期的影響,那樣我們去喜馬拉雅山以及世界其他大山的計畫可能就不能成行了,所以我急著想要測試一下,我們很幸運心肺功能都很快的恢復正常。
一句老話說「久病成良醫」,我們不敢說生了一次病就變成專家,但是實際的經驗跟看新聞報導想像還是非常不同。第一,這個新種病毒真的傳染力非常強,即使帶口罩,常洗手,保持距離都做了,還是有可能像我們這樣被感染。年紀輕或者是身體好也許可以避免重症,但是我可以很確定的說,那對於預防被感染連一點點幫助都沒有。
第二是這個病的症狀因人而異,而且有很大的差距,有非常多人中了但根本沒有什麼症狀,但也有人中了好幾個月都不好而且有後遺症,現在最麻煩的就是無法預測誰會重症,當然沒有特效藥可以治療重症病人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以下我整理了幾點自己的經驗和恢復心得:
- 同樣的Covid-19,不同的症狀
得到Covid-19的人,每個人的症狀都可能稍有不同。目前的研究指出,從完全無症狀到極嚴重的重症都有可能,以我們的例子來說:我與太太兩人發燒了三天與十天。我們沒有遇到有名的喪失味覺或嗅覺的問題;我太太有嚴重的鼻塞但我完全沒有;太太的同事則是另外有嚴重的腹瀉與背痛,所以Covid-19症狀並不是固定的,我分享的心得也只是我們自己的經驗而已。 - 發燒和其他症狀
以我自己的經驗來說,前三天發高燒(38度C以上)其實感覺還好,感覺最糟的是從第三天到第八天,這幾天燒得較低(37-38度C),但身體感覺非常疲憊,下樓梯腿都會發抖,連想事情會覺得累,只能一直躺著,咳嗽的症狀也差不多是這個時期開始,發病14天後,我還是容易疲憊,例如:吃完飯後需要躺著休息。 - 夜晚症狀加劇
許多人和我們分享晚上症狀加劇的情況,我們也有同樣的問題。大約是吃完飯後,八九點就會開始覺得發熱、疲勞,一直要持續到半夜以後才慢慢變好。我還有夜晚出汗的問題,大約是第六到第九天,我半夜一兩點都要起來把全身衣服換掉,出汗的程度彷彿我去夜泳一樣,我本身就是容易出汗的體質,但染病後的出汗跟平時比起來完全是另外一個檔次。 - 治療方式
染病後,我發燒的真的非常不舒服才吃一顆退燒藥(Tylenol),我吃的是650mg長效型,但要注意一天不要吃超過六顆(4g)以免有肝毒性。我不喜歡吃藥,所以只有發燒嚴重才吃退燒藥,最多的時候一天可能吃2-3顆,沒有發燒到不舒服的時候就不吃。我另外還喝了很多運動飲料和吃維他命C跟鋅(Zinc)的補充錠,也是一天吃兩三次。朋友推薦我吃一些中藥,我有零散的服用一些,但並未感覺明顯效果,太太則是幾乎沒吃藥就自己好了。 - 血氧濃度與急診
如果有朋友不幸得到Covid-19,最重要的就是要記得呼吸困難時就要去急診,這是重症會危及生命的標準症狀。雖然我們的症狀都是輕症,但仍然買了一個測試手指血氧濃度的裝置,慶幸的是,我們血氧濃度都一直都相當良好 (95%以上),除了鼻塞和咳嗽以外沒有遇到其他呼吸的問題。 - 症狀改善之後
染病的第九天或第十天退燒之後,我們的症狀就急速改善,十四天後一次可以運動20-30分鐘沒問題(在戶外快走),當然體力還是比之前要差。我的體重在兩周內下降了4公斤,主要是因為胃口不好。 - 檢疫與復原
太太在確診後第十九天三度檢疫,結果終於是陰性的(前兩次皆為陽性),目前已經回醫院上班了。
分享完我們夫妻檔與新冠肺炎Covid-19搏鬥的經驗,希望對大家有些幫助。最後我想要說的是,因為擔心Covid-19而產生各種焦慮是正常的,但這種正常的憂慮仍然會對心理健康產生很大的影響,我太太確診的那天晚上,跟我自己開始發燒那天,我都完無法入睡,這對身體狀況其實有負面的傷害。雖然說有少數人會變成重症, 但絕大部分都還是像我們這樣輕症,希望希望大家都能更有信心,都能健健康康。
本文原刊登於台灣海外Covid-19自救會Facebook社團,經取得作者同意後轉載。
Photo credit : 作者提供
認識本文作者:Szu-Ping Lee(李思平)
作者目前為美國內華達大學拉斯維加斯分校物理治療系教授,台灣陽明大學物理治療系學士,美國佛羅里達大學應用生理與生物力學碩士,南加州大學生物力學博士。旅美十六年。本次感染COVID-19前身體健康沒有特殊病史。除了教學與學術研究以外興趣是運動、登山、攀岩,以及其他戶外活動。
執行編輯:I Cheng Huang
核稿編輯:Sophia C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