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頂尖的人力資源管理學程Cornell MILR,我來了!

作者於2020年錄取Cornell MILR Program,後因疫情關係延後一年入學,來到伊薩卡已經快滿一年了,網路上能搜尋到關於台灣人在這個專案就讀的資料不多,所以就來分享一下MILR到底是什麼樣的program,以及到目前為止的體驗。

美國頂尖的人力資源管理學程Cornell MILR,我來了!

MILR簡介

MILR (Master of Industrial and Labor Relations) 是為期兩年的graduate program,原則上無法超過兩年。MILR目前有四個Concentration,入學前就要決定發展方向,但也有聽說途中轉concentration的案例。

1. Human Resources and Organizations

這是MILR人數最多的主修,適合未來想走Corporate HR or HR Consulting的同學。我目前也是屬於HR&O。

2. 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Labor

ICL適合想要學習不同國家的勞動政策、勞動市場、勞資關係的同學。有些過去工作經驗在勞團或者在corporate負責勞資關係的同學會主修ICL, Collective Representation or Dispute Resolution.

3. Collective Representation

CR適合對勞工運動的歷史、理論以及當代勞工運動有興趣的同學。

4. Dispute Resolution

這我沒聽說有國際學生主修,但DR適合對仲裁有興趣、未來想成為mediators, arbitrators, or facilitators的同學。

MILR一個年級大概有5-60人,以秋季入學佔最大宗,少部分學生為春季入學。其中應屆畢業生佔三分之一(都是當地學生),國際學生佔三分之一(沒有citizenship or 綠卡的人)。就我觀察,所有國際學生都有工作經驗,應屆國際生申請上的機率會低一點。

Photo by Cole Parsons / Unsplash
Why Cornell MILR(Master of Industrial and Labor Relations) ?

不諱言,Cornell MILR可以說是美國最好的HR Program,原因有幾個:

1. 國際學生就業率高

因為ILR的名聲,很多大公司會來MILR校招,其中部分願意sponsor國際學生。以2021來OCR (On-campus Recruitment)招募2022年暑期實習生的公司為例,Amazon, Dell, Microsoft, Citi, Cummins 等都開放給國際學生申請。

* ILR就業成果與畢業後中位數薪資資料 (https://www.ilr.cornell.edu/current-students/career-services/hire-ilries/ilr-career-outcomes)

2. 業界的強大連結

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Top HR Program,校友(包括大學BSILR & 碩士MILR)成為我們重要的資源之一。以HR主修為例,財富五百強的HR管理職位就有一半是ILR的校友。這兩年間的課堂上會有很多機會接觸到業界HR/案例,例如每個學生都要參加的秋學期Case Competition (sponsored by corporates),又或者有些課的教授/講師目前也是知名企業的HR Leader。

此外,ILR School有個CAHRS (Center for Advanced HR Studies),很多跨國企業都是sponsor之一(http://cahrs.ilr.cornell.edu/About/Corporate%20Partners.aspx)。透過CAHRS,ILR學生會有機會參與Senior HR Leader Roundtables直接與數名CHRO對談、發問,是一個很難得的機會。

3. MILR + Cornell Johnson MBA

如果你有餘裕,也可以申請Cornell Johnson MBA program,在2.5年內拿到兩個學位。如果不拿MBA學位,其實也可以去修很多Johnson甚至其他學院的課——在Cornell,我們的founding principle是"... any person ... any study.",必修之外,其實每個人都有很大的自由去修不同領域的課。

4. 強大的Faculty research resources

ILR有很深厚的研究基礎,在此任教的教授都具備獨特的觀點、背景,也有很多老師是能成一家之言的學者,出版很多著作與教科書。作為MILR學生,我們不一定要有深厚的研究背景,但ILR的研究、理論、教學資源對我們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有些同學會主動找教授一起做獨立研究計畫,都是很好的經驗。

5. 專屬的職涯諮詢團隊

ILR有個專屬的Career Service team,入學前的暑假會有一系列的線上課程帶學生一步一步從自我探索、履歷修改到模擬面試等走過一遍,對國際學生而言是個很棒的資源,可以更認識美國的就業市場的運作,並針對這個市場調整自己的求職策略。就算不找OCS team,也可以找二年級的mentor諮詢履歷或cover letter。

Photo by Priscilla Du Preez / Unsplash

你可能會有這些問題:

最近剛結束一場針對2022 Fall admits 國際學生的Ask me anything panel,整理幾個最常被問到的問題:

1. Funding opportunities?

除了在台灣學貸之外(請參考https://media.nexf.org/bank-loans-for-study-abroad/),有幾個選項可以試試看:

  • 獎學金
    獎學金的有無會在offer letter上呈現,如果沒有的話,後續也可能收到申請獎學金的機會,例如Telluride Fellowship等。總體來說,Cornell給獎的比例比排名較後面的學校小一點,但我們還是要心存希望!
  • TA/RA
    此外,MILR也有TA(Teaching Assistantships) 或 RA (Research Assistantships)的機會,TA/RA會cover該學期的學費,對學生來說會大大減輕負擔。通常一年級能拿到TA/RA的機會比較小。
  • On-campus job
    F1學生簽要待滿一年的program才能工作(CPT for summer intership),此期間可以考慮on-campus job來支應部分生活費。(https://studentjobs.seo.cornell.edu/

2. 課程內容會不會太以美國為中心?

一半一半。很多教授使用的案例對於國際學生來說會很陌生、艱澀,例如只存在於美國市場的連鎖retailers,或者labor & employment law的國家勞動關係法(NLRA)。但如果你打算畢業後在美國就業,這些都是很棒的基礎。但教授們人都很好,很清楚班上有一大比例屬於國際學生,所以會適當調整或者給予清楚的解釋,此外,有些課程會以國際市場為中心,討論不同國家的做法。

3. 對英文能力程度的要求?

首先,ILR有個別名叫做"I LOVE READING",意味著很多課都會有大量的Reading materials需要消化,所以要有心理準備——對此,我建議赴美前開始大量閱讀英文書籍、文章,提升閱讀速度。其次,初期會需要一點時間適應聽力,畢竟課堂內容會用到一些專有名詞,因此課前預習會有很大的幫助。說跟寫的部分也非常重要,舉凡課堂發言到作業,只要能夠清楚表達你的邏輯跟重點,教授們其實會對我們錯誤的文法跟拼字網開一面。

如果需要額外的英文課程,Cornell有個Elso語言中心提供各種課程給國際學生,舉凡發音課到Essay寫作課都有。

4. 國際學生的就業狀況?

以我們這屆的實習狀況而言,大部分的國際學生(1~6年工作經驗)在秋學期結束前就確定2022年的暑期實習公司,而二年級學生(除了回原公司的南韓同學們)也都找到贊助H1B的工作了。如果你是HR背景的同學,應該清楚現在是”Great Resignation”,是很好的求職時機,有充足的準備跟Go extra mile的毅力,絕對可以在美國找到適合自己的夢想工作。

Photo by Brooke Cagle / Unsplash

結語

自從疫情爆發以來,各種工作場域的不確定性讓各產業的公司都越來越重視人力資源管理/勞資關係的專業。Cornell MILR不只能強化專業知識、實作經驗,更能為我們帶來強大的network跟進入dream company的入場券。

雖然伊薩卡相對其他學校而言地點較為鄉下,但優越的學習環境以及潛在的人脈都是很大的加分因素。回首2018年開始準備留學的心路歷程,想到入學前對於這兩年所設下的目標,再想到入學後至今的體驗,我覺得目前為止一切都非常值得——每天都能感受到自己的成長,踏踏實實地向目標前進著。

認識本文作者:Yenting Yu

台灣囡仔,喜歡海、音樂、咖啡。幼稚園大班時夢想是當雜貨店老闆,現職是工業與勞工關係碩士生,主修人力資源與組織,對績效管理、組織設計、人才發展、HR M&A、People Analytics、DE&I 感興趣,期待未來能為人才、組織與HR領域帶來更多價值。

執行編輯 : I-Cheng Huang
核稿編輯 : Sophia Cheng

《NEX媒體實驗室》為NEX Foundation台灣未來基金會提供給讀者與作者的意見交流平台,所有言論不代表NEX媒體實驗室與NEX Foundation台灣未來基金會立場。本文章內容僅反映作者個人意見,並經作者保證文章內容並未侵犯任何人之權利或違反相關法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