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第一次被資遣 失去與獲得共存的2020

回首2020你腦中浮現的第一個字是什麼?不論是疫情攪局、美國大選,還是台灣內部的政治變動;對你的生活和工作有什麼影響?你的身心靈呢?有沒有因此學習了新技能或是放棄了過去多年來的堅持?習慣和思想上的改變?或許,即將進入尾聲的庚子年,讓你因禍得福脫胎換骨,還是陰錯陽差走上過去從沒想過的道路呢?

人生第一次被資遣  失去與獲得共存的2020

很多人都希望2020年快走不送,對我來說也是如此。

失去至親、又因為疫情碰上人生第一次被資遣,在美國,國際學生持有的OPT簽證,只給三個月的失業寬限期,也就是說,如果沒在期限內找到工作,就得打包走人。我沒有太多哭的時間,擦乾眼淚,卯足全力投履歷、找前輩聊天、請教,上網學習各種技能,於是在疫情重創美國經濟的狀況下,還是拿到了工作Offer,有了這段經歷,無論2021年會不會更好,我都有信心,能夠兵來將擋,水來土淹。

疫情嚴重影響經濟 人生第一次被資遣

還記得2019年底,正式拿到我在美國的碩士學位,畢業前夕找到Global Marketing Manager工作的喜悅揭開了我2020年的序幕,一上任就幫著中國龍頭茶飲品牌執行進軍美國跟日本的計畫,帶領著跨國團隊,碰到的鳥事不少,日子高壓、忙碌,但是成功在日本開出店面,還獲得媒體廣大報導,這份工作帶來的成就感也不小。但是隨著日本的新冠肺炎疫情越趨嚴重,紐約更在三月的時候成為疫情重災區,老闆對於進軍國際的信心越來越低,而川普出手對中國企業開鍘,更成了壓垮公司國際發展計畫的最後一根稻草,於是公司在八月底的時候決定,把紐約辦公室人員全部裁撤,暫停進軍美國的計畫。

Photo by Dev Asangbam / Unsplash

剛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我腦中一陣空白,雖然本來就有換工作的念頭,但這一切也來得太突然,更何況我持有的OPT簽證,只容許國際學生有三個月的失業期,也就是說,我如果三個月內沒有找到工作,我就得打包行李離開美國。此時公司告訴我,希望我到中國上班,幫助他們開拓西北市場,等美國情況穩定再讓我回紐約,但過去的經驗告訴我,這種口頭的承諾跟計畫絕對不能就這樣相信,到中國工作也不在我的生涯規劃之內,只好婉拒公司的好意,正式在九月底成為失業份子。

從落淚到振作 2020年讓我學會勇敢

「就這樣像敗犬一樣回台灣是不是很丟臉?」「跟男友怎麼辦?遠距離會不會失敗?」好幾個夜晚,想到未來不知道何去何從,總是會忍不住落下淚來,但是淚水無法幫我找到工作,捲起袖子,好好修改履歷,也聽從前輩的建議,開始在LinkedIn上找有興趣的產業、公司的人Network,更奮發圖強開始上Google Analytics的課程,一切都是為了能讓自己找工作的時候選擇更多、履歷看起來更有競爭力。

老實說,剛開始跟不認識的人Network或是講電話的時候,比以前在台灣播新聞還要緊張,一來英文不是母語,二來要跟不認識的人硬聊,真的很考驗自己的腦力跟實力,但沒想到聊著聊著,也就習慣了美國人的「Small Talk」,順利接受了幾個人的幫助,拿到了面試機會,從九月到十二月為止,我總共拿到了3個Full time的工作offer,其中一個無論是薪水、工作內容都是我很喜歡的,於是口頭答應接下這份工作。

Good news is coming
Photo by Jon Tyson / Unsplash


2020奪走了工作 卻也創造許多機會

研究所的教授聽到這個好消息,一口答應當我的推薦人,她跟新公司的HR講完電話後跟我說:「我講了好多妳的優點,最後我還跟對方說,不聘請妳絕對是他們的損失。」這時候我得了便宜還賣乖,告訴教授手上其實還有其他面試機會,她露出好開心的笑容:「妳看,2020讓妳失去了上一份工作,但也給了妳這麼多意想不到的機會!」

是啊,如果沒有因為疫情而失業,我大概現在還在原來的公司過著一天上班15小時的生活,我應該也不會開始上那麼多課,更不會逼著自己去跟那麼多不認識的美國人社交,這人生中第一次被資遣的經驗,硬生生把我推出了舒適圈,讓我學習面對未知的恐懼,激發出自己的潛力,更推翻了許多人「妳沒有簽證、又是文科背景,在美國找不到工作的啦!」的說法,2020這場波瀾,不只讓我相信努力的重要性,更讓我堅信,在追求夢想的路上,旁人的雜音真的沒那麼重要。

認識本文作者:Joyce Weng

《身為國際新聞記者》作者。日本慶應大學媒體設計碩士 / 紐約福坦莫大學碩士畢業,在東京、台北、香港流浪後,目前定居紐約,曾於紐約聯合國總部國際傳播部門實習,想用自己的雙眼觀察並寫下發生在大蘋果的每個小故事。

執行編輯:I-Cheng Huang
核稿編輯:Sophia Cheng

《NEX媒體實驗室》為NEX Foundation台灣未來基金會提供給讀者與作者的意見交流平台,所有言論不代表NEX媒體實驗室與NEX Foundation台灣未來基金會立場。本文章內容僅反映作者個人意見,並經作者保證文章內容並未侵犯任何人之權利或違反相關法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