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求職Networking才是王道? 從零到一交際技巧開箱中

丟出CV後石沉大海又不知道該找誰幫忙內推?大家都在說的networking到底要怎麼開始?作者發揮媒體背景專業,不藏私開箱如何找到業內前輩願意用一杯咖啡的時間和你聊聊。又如何在聊天之餘願意進一步幫你內推? 美國求職的敲門磚,在專業之外的人際經營技巧通通解密。

美國求職Networking才是王道? 從零到一交際技巧開箱中

在美國找到工作的關鍵是,Networking, networking, and networking!

兩年前來到紐約念碩士,開學當天,無論是學長姊的心得分享,還是學校的就業輔導中心,都跟我們耳提面命,想在美國獲得工作機會,找學長姊、或是相同產業的人交流,建立自己的人際關係,絕對是最快、而且最有效的方式。
今年八月開始找工作後,疫情加上移民政策緊縮的影響,找工作不再只是「海投」就有面試機會,我投出去的履歷,95%都石沈大海,剩下的5%,讓我獲得了面試機會,的確,這些都是我很努力找朋友或是在LinkedIn上找有興趣的公司職員「Virtual coffee chat」,進而得到他們在公司內部推薦我,而獲得的面試機會。

有理不如有禮  networking心態應是請教業內資訊

寫下這篇文章,想跟大家分享在美國Network的技巧,但是開始之前有一個很重要的觀念,就是networking雖然是找工作不可或缺的一環,但是跟不認識的人交流,不代表就能獲得內推機會,請大家把networking認定為「獲得業界知識的機會」或是「跟前輩學習請教的管道」,而非把目標訂為「找人幫我內推」

work flow
Photo by Christin Hume / Unsplash
Networking平台首選:LinkedIn

如果你還沒有LinkedIn帳號,請務必申請,並且開始積極經營。因為LinkedIn是尋找產業界人才、前輩交流的最好平台,也是想要長期經營專業人脈的首選。
照片選擇上,千萬不要放濃妝艷抹的自拍或是旅遊照,請選擇正面、陽光、能展現專業的照片。過去的工作經歷方面,請列出擔任過去職務的「工作成果」,在LinkedIn上建立個人專業的品牌,不僅會讓你藉由LinkedIn找人聊聊的時候回覆率更高,也會提高讓獵人頭找到你的機率。像我就曾經因為會說流利日文,被獵人頭找上並得到日本證券公司在紐約辦公室的面試機會。

寫信時注意禮貌 寫明來意

無論你是利用Email或是LinkedIn的訊息找人聊聊天、或是尋求內推,首要條件就是禮貌。我很常收到不認識的人的LinkedIn邀請,連封自我介紹的訊息都沒有,甚至也收過不少訊息想要跟我聊聊職涯,口氣卻高高在上。請記得,Networking是對方在提供你業界或是公司內部資訊,你不需要卑躬屈膝,但是要有禮貌,才能提高被幫忙的機會。
而現代人生活忙碌,通常沒有時間看落落長的信件,所以我建議,寫信的時候簡短的自我介紹,馬上就可以說明來意,例如:「你好,我的名字是Joyce,我剛從XX大學XX系畢業,最近投遞了XXX公司的XXX職缺,剛好看到您在這個領域非常專業,希望能有機會跟您請教。」

包裝包裝包裝 履歷表強調具體成果和數字

如果你寫信的對象是HR或是Hiring manager,也可以在信件內直接附上履歷表,並且在信裡面強調你曾經在上個工作有什麼傲人成果,或是可以讓對方對你的履歷驚艷的要點,總之,用你過去的工作成果,激起對方想跟你聊聊的慾望,你就成功一半了。

後續關係經營 展現高溝通技巧

如果你成功用訊息,約到了業界的專業人士跟你「聊聊天」,恭喜,這代表你的履歷讓對方有興趣,或是你單純遇到了善心人士,但這都是好的開始。
聊天前,請務必做好完整的準備,對方的職涯、專長,或是你想進的公司最近的新聞,請做好功課才去跟對方聊天,讓對方感受到你的誠意,如果你問的問題夠好,也能讓對方對你留下好印象,進而得到內推的機會。

MAKE FRIENDS, CREATE ART.
Photo by Jonathan Kemper / Unsplash

最忌過河拆橋 丟出CV後才是關鍵 追蹤並致謝

我今年八月開始找工作,透過networking獲得了至少三個內推的機會,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回到老話一句:「注重禮貌」,畢竟對方沒有義務幫你內推、也沒有義務告訴你業界的資訊,所以通常我會真心的感謝對方,如果有後續的面試消息、甚至拿到offer,我都會跟對方更新訊息,並且再次表達感謝,畢竟人情留一線,日後好相見,無論有沒有獲得內推機會,簡短的一些感謝,保留人脈,或許也能在日後派上用場。

最後還是要提醒大家,跟業界人士聊聊天,不一定保證能得到工作機會,像我目前拿到的工作機會,也不全是人家幫我內推得來的。但是每一次的聊天,我都覺得非常感謝,因為每次我都會聽到很多不一樣的故事,甚至也增進了自己講英文、用英文聊天的技巧,每一次的Networking,都是一次學習的機會,也是我來美國後,成長最多的地方。

認識本文作者:Joyce Weng

《身為國際新聞記者》作者。日本慶應大學媒體設計碩士 / 紐約福坦莫大學碩士畢業,在東京、台北、香港流浪後,目前定居紐約,曾於紐約聯合國總部國際傳播部門實習,想用自己的雙眼觀察並寫下發生在大蘋果的每個小故事。
https://www.facebook.com/joycewengdaily

執行編輯:I Cheng Huang
核稿編輯:Sophia Cheng

《NEX媒體實驗室》為NEX Foundation台灣未來基金會提供給讀者與作者的意見交流平台,所有言論不代表NEX媒體實驗室與NEX Foundation台灣未來基金會立場。本文章內容僅反映作者個人意見,並經作者保證文章內容並未侵犯任何人之權利或違反相關法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