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世界的職線距離 – 你的國際職涯也可以從台灣開始」海外工程師Aaron的驚奇職涯探索之旅

面對未知的職涯挑戰,工程師Aaron也像許多新鮮人一樣,一開始歷經了摸索與重重挑戰,甚至還創業失敗。但他把這些磨難當作成長的養分,找到自己出國的動機,並努力地從原本的生科轉換跑道,為的就是要追求自己的目標,透過海外工作打開自己對世界的視野。他期許正在徬徨於出國或在地就職的年輕人們,思索自己想要出國的動機是什麼,以及出國後追求的是什麼樣的生活,才能讓自己的人生擁有選擇權。

「到世界的職線距離 – 你的國際職涯也可以從台灣開始」海外工程師Aaron的驚奇職涯探索之旅
「到底我想要做什麼?」在出去前不斷問自己人生的目標是什麼?
If you have a little bit of time left, how about start writing your own bucket list
Photo by Glenn Carstens-Peters / Unsplash

面對未知的求職市場,Aaron一樣也和大家遇到同樣的狀況,在生科系畢業後不斷思考自己未來的下一步該怎麼走,難道自己生科系畢業後還是要繼續往生命科學這條路邁進嗎?他分析到自己喜歡讀書,但又不喜歡讀paper;喜歡學習新的東西,但又覺得做實驗還好。在各種利弊分析之下,他也參加了學校的職涯講座,因此也曾經想過是否要轉商,或者出國念MBA,但又發覺其實找工作沒那麼容易,加上商科的競爭激烈,自己又沒有實習經驗,很容易在這個市場被淘汰。在各種撞牆期之餘,Aaron也嘗試了創業這條路,而開始學寫程式,但是沒想到經過半年後,推產品就失敗了,讓他不得不思考到底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Aaron的經驗其實和大部分人相似,他並未一開始就一帆風順的踏上國外職涯這條道路,而是透過種種撞牆、吃鱉、失敗等陣痛期,才摸索到自己未來的可能性。他不斷問自己想出國的「目的」是什麼?這個問題對他而言是很重要的,因為他不是因為家人朋友的意見而出國,而是自己輾轉反芻自己的目標後而立下的決定。他強調:「你是因為想要出國才留學?還是你是為了要找某一個工作才留學?」這個問題會導向不同的結果,且會賦予不同的動機去追逐自己人生的道路,因為留學不是重點,而是「留學之後」呢?你要待在國外還是回到台灣呢?

找到自己出國的動機,並設法完成目標

Photo by Ian Schneider / Unsplash

與談人Eefy進一步問道,到底什麼樣的因素促使Aaron想出國,又實際上是什麼樣的因素讓「海外工作」成為自己的目標?

Aaron坦言,自己一開始也是像新鮮人一樣懵懂,不知道自己未來的道路,但他對於出國的目標卻很堅持,原因不是為了出國找更高的薪水,也不是一開始就立志成為工程師,而是單純地想要感受不同的文化經驗,享受不同種族、文化經驗的洗禮與沐浴,認識並擴大自己的視野。

於是找到動機後,他想到唯一的做法就是留學或交換學生,但是因為有了前面的一番思考,Aaron認為自己不適合繼續走生科,也對商沒有那麼強烈的動機,幸虧有了創業的經驗,讓自己有寫程式的背景,因此想想後決定轉工程師也可以順利出國,並鍥而不捨地往這個方向邁進。他強調,有時候僅需要一個念頭或一個夢想就可以試著去做,成功有時候就是那麼簡單而純粹,只是問題是如何高機率的達成這個目標,才是我們所要花時間與精力去努力的。

出國之後呢?隻身在海外怎麼面對未知的挑戰?

然而順利出國之後呢?Eefy問道,當自己隻身在海外時,Aaron如何面對接踵而來的挑戰呢?

Aaron分享說,其實留學本身就是一種投資,然而很多人卻是在不理解的情形下去做投資。他舉例道,有許多人會認為自己不想學某一科系,就認為自己可以出國留學去學別的科目,再用這個科系所長去找工作。但Aaron認為這樣的想法是非常危險的,因為透過轉行再到新的國家找另一份工作,會很容易撞牆吃鱉而找不到工作,因為當地的就業市場都趨向飽和了,再加上自己的簽證問題,就很容易導致留學投資失敗。因此他強調,不管你要打工度假、公司內調,或者直接去國外工作,就是不要把所有的財務壓在自己不確定的道路上,就像投資一樣,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尤其是自己未知的選擇。

有了這樣的認知之後,再來處理現實的挑戰以及獨身在海外可能面臨到的困境。但他強調,一樣維持一個法則:回想自己當初要的是什麼。

舉例來說,Aaron原本就想要出國接觸不同文化圈的人,因此他所面對的挑戰就是如何認識當地的人以及和當地連結。他更進一步舉例,自己找房子的時候就會去外國的網站,找英國人住的房子,而非找台灣人的社團。當然,留學的時候都可以在Facebook找到海外台灣人的社團,並容易的取得一些當地資源,這樣的好處是建立自己在當地與台灣朋友的交友圈,但缺點就是之後只會和這群朋友發展而已,和他當初想要有文化交流的出國目的背道而馳,他寧願把自己丟到一個完全沒有台灣人的環境裡,自己處理生活上的瑣事,舉凡煮飯、帳單等,這樣讓自己未來在面對各種未知的挑戰時,能有怡然自得地解決。

Aaron認為,有台灣人的社群不是不好,只是同樣取決於你的目標是什麼?台灣人的社團在某些情境裡是一種很強大的社會支持,對一開始的海外生活有很大的支撐力,而且這些「弱連結」(weak connection)除了可以適時給予協助,但又不像台灣人在台灣國內的交流一樣形成「同溫層」,因為其實大家來自四面八方,所以是不同的人脈。只是同樣的,Aaron強調必須問自己當初的「目標」是什麼,來決定你的生活方式。

出國讓自己擁有選擇權,掌握自己無限的人生!

Photo by Jon Tyson / Unsplash

與談人Eefy也問到,在轉換生活方式、工作之餘,要怎麼在五年的時間持續保持心態,並把時間花在家鄉以外的地方?

Aaron提到,雖然自己有回台灣一陣子後又回英國,所以無法回答長期待在海外要怎麼適應的問題,但是他認為,出國是增加選擇權的方式之一,出國讓他深刻意識到自己是自由的,自由的意思是當我現在不做這個工作,我想要回來,我就一定可以回來

他認為,如果你出國並沒有讓你選擇權增加的話,你其實和你在台灣沒什麼兩樣;出國的重點是你有沒有辦法掌握你的人生。如果為了薪水高,出國其實不一定能滿足你的需求,因為生活物價國外確實比較高;如果要追求生活品質高,那也不一定,取決於個人的生活方式。那至於要不要長期留在海外也沒有一定的答案,因為到一個新的地方候會有新的體驗。他回歸一句,趁著有選擇權的時候趕快做選擇,而出國就是為了讓你的選擇權增加

選擇權的增加也讓Aaron回首出國決定以及海外工作的這幾年,有許多值得慶幸的事情。首先會發現自己有自信也有許多選擇權,你會發現Linkedln會有人直接來敲你,不用擔心自己會失敗,因為即使錯了還可以再回到原本的位置,而這些是當時在台灣無法做到的事情。

再來也認識了許多不同文化,有夢想實現的感覺,並透過這個過程去看見這個世界,也影響了未來的想法,因為當自己被丟到不同文化圈工作的時候,自己的求生意志就能支撐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之後面對道各種問題也不用擔心不知道自己要幹嘛或不確定的感覺,會更勇敢地找到許多方法來面對挑戰。

最後面對選擇權的問題,Aaron也提醒職場新鮮人回過頭問自己最想要做的事情是什麼?選擇權不是全世界的選擇權,工作有千百萬種,找到自己的方向和領域限縮後,再去探索未來的可能性。這個理念可以實踐在找工作上,就像確保自己有哪些領域的知識與能力後,透過技能搜尋的功能下去找職缺,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更擴大自己的工作選擇權,再加上自我推銷,就會發現有許多公司會自動來找你,你就能掌握自己想要的工作與人生!

更多活動請持續Follow NEX 社群小聚

什麼是 NEX 社群小聚? NEX Community 中具有海外留學、職涯經驗的成員,能與想往海外發展的追夢者在一個「時間」與「空間」見面、分享、互相學習。線下聚會能為社群提供意義感、使人難忘的機會來履行我們的願景與核心價值:實踐熱血(Demonstrating Passion)、互助培力(Empowering Each Other)、永續回饋 (Giving Back)。

認識本文作者:J. J. Yang

從小在農村長大,幸運的在成長階梯上接觸了社會學與心理學,時而對現狀充滿熱忱卻又陷於無助。不愛正向思考,喜歡在痛楚中滋養自己的一片天地。喜愛旅遊、文學、電影、看狼人殺與無止盡的喝酒。畢業於紐約市立大學(CUNY)婦女與性別研究所,關注女性主義、酷兒運動、與台灣研究。

執行編輯:Vivi Lin
核稿編輯:Sophia Cheng

《NEX媒體實驗室》為NEX Foundation台灣未來基金會提供給讀者與作者的意見交流平台,所有言論不代表NEX媒體實驗室與NEX Foundation台灣未來基金會立場。本文章內容僅反映作者個人意見,並經作者保證文章內容並未侵犯任何人之權利或違反相關法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