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薇:寫在致譚德塞博士的公開信之後「我還是我,會繼續為對的事情勇敢奮力」

公開信引發迴響的起初,許多關注與聲音在一夕之間排山倒海而來。這是我始料未及,也沒有足夠時間做好心理準備,就踏上的一段旅程…。

林薇:寫在致譚德塞博士的公開信之後「我還是我,會繼續為對的事情勇敢奮力」


深呼吸,這是我這些日子以來,每天早上做的第一件事。

不是因為壓力,也不是因為面對外界變得更需要勇氣,而是我希望,自己能更溫暖,更積極的去擁抱這個世界。

一夕之間,生活多了不一樣的激盪

你不用很有影響力才能幫助台灣;要幫助台灣每個人都有影響力

約莫三個星期前,一部影片在我的生活中,注入了一次全新的體會。
當時的想法其實真的很簡單,也很直接。在我看到世衛幹事長譚德塞於公開記者會上將臺灣與種族歧視做出連結、公然對臺灣提出指控之時,一種強烈的衝擊,迎面而來。我理解種族歧視在現今國際社會上,是一個受到高度重視,且全球持續在努力的議題,也知道長期堅守進步價值與尊重多元的臺灣,若當真與種族歧視產生連結,對臺灣的國際形象,將會有一定的傷害。而對於從小在臺灣長大的我來說,這個指控最直接的,其實也是在衝擊著我的認同——因為這些價值,一直都是組成我認同,很大很重要的一部分。

我知道作為一個學生,我的聲音或許不會被聽見,也知道我所能使用的平台有限。但這個世代中最珍貴的,正是因應著網路與社群的興起,資訊傳遞的方式不再如以往侷限,每個人都有為自己堅定的信念發聲的機會與管道。我起初真的沒有料想到自己的聲音,能有機會被傳播出去,只是希望在完整闡述我的想法後,自己也能作為一個引子,讓更多同時也在關注這個議題的朋友,都能相繼為臺灣發聲。於我而言,自始至終,我都相信自己只是在那個當下,努力做好了我可以勇敢去做、並且相信是對的事情,僅此而已。

回想當天的情況,從決定用公開信影片的方式、內容撰寫、拍攝到後製與發佈,時間其實非常緊迫。那個晚上,我坐在電腦前,直到早上五點鐘影片在上傳時,才終於煮了泡麵,吃上整個過程裡的第一餐。最後的成品,其實並不完全是最滿意的,有很多細節是後來才逐漸去當初發現沒有注意到、或是還需要更謹慎的選字等等,而這些,也都將成為我未來成長的養分。但更重要的是,我想一直記得當天滿腔的熱血,也會繼續帶著他們,在接下來的道路中,用更多的智慧與沈穩,持續豐富這份靈魂歸屬的熱情。

臺灣,需要我們每一個人,共同努力

而這段時間,看到大家對臺灣防疫成果、國際參與、青年發聲等議題本身的關注提升,甚至付諸行動,一起在這條路上努力,其實是我心中最感動的一件事。臺灣在國際社會上艱難的處境,是我們一直以來都熟知的事實現況,也是在這個世代,我們從小成長環境裡的一項元素。公共教育家 Hans Rosling 曾在《真確》一書中提到:「其實世界,比我們想像中的美好」,於我而言,世界如此,臺灣更是如此。臺灣不是完美,但臺灣真的很好。而學習去珍惜這樣的美,發散這樣的好,一直都是我很希望能夠一同參與的事情。當然我也理解,在我們的社會裡,仍有許多尚待解決的問題,或是依然在前進的議題,但在過去的十年、二十年間,也正是因為有許多願意負重前行的,熱愛這片土地的前輩,攜手在自己的崗位上持續耕耘、用力推進,我們才得以有現在的生活環境。

我始終覺得能在這片土地上生長,是一件很幸運,也很幸福的事。所以每當有機會能讓多一個人,多一個社群,知道臺灣的美,或是交流我們還能更進步的地方,我都希望自己能盡我所能,奮力前行。至於是否有人會記得我在這條路上的足跡,其實對我來說,從來就不是優先考量的選項,因為臺灣,需要我們每一個人,攜手並肩,共同努力。如果今天我被聽見的聲音,能讓更多原本還稍有躊躇,不知是否該跨出第一個步伐的朋友,都願意一起站出來,用不同的方式完整臺灣的故事,那我想,就是這封信最意外,也最美的收穫了。

我還是我,會繼續為對的事情勇敢奮力。

最後回到自身,想跟大家分享一些近期內心的感受,也想藉著個機會謝謝所有溫暖的聲音。這段時間,真的非常感謝每一位關心我心理狀況的朋友與讀者。如果要用一個意境形容近期的心境,大概就是極速狂飆的穿越九彎十八拐,最後抵達家鄉的寧靜吧。

公開信引發迴響的起初,許多關注與聲音在一夕之間排山倒海而來。這是我始料未及,也沒有足夠時間做好心理準備,就踏上的一段旅程。同時,因為遇上英國因應疫情而施行的Lockdown,讓我只能一個人在房間裡,經歷這一段難得的體會。雖說與外界隔離,讓一切顯得不那麼緊張,但某種程度上,卻也格外窒息。

最一開始,其實非常類似於用他人的眼睛,在檢視過去自己做過的每一個決定。
大概過了一段時間之後,我開始發現,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相信,一個人真心想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動機是可以很單純的。而快速湧入,用強烈字彙形容於我和我家人身上的論述,也讓我曾經懷疑自己的初衷。但也是這個時候,我有了更多與自己對話的空間和機會。我沉靜了一個午後,梳理著心情,並重新思考著自己一直以來的相信與目標。

於我而言,一件事情的結果,是當事過境遷之後,我去重新審視,用以滋養下次成長的肥料,但選擇做一件事情的初衷,才是驅使我為對的事情行動並能持續堅持,最根本的原因——兩者是分開的。前者在大部分的時間裡,都是超出行動者所能控制的,所以事先預想得過多,有時造就的即是膽怯,而事先預期的太廣,又容易讓執行的心境變質。若就這次公開信的體會而言,我想後者的堅守,正是我會持續勇敢的原因。

經過這段時間的沈澱,現在的我,更相信生在這個世代的幸福與幸運,也更堅定「每一個人,都同等重要」的信念。其實日子沒有太多改變,只是在這條勇往直前的道路上,多了更多願意與我並肩的夥伴,也讓我知道,自己並不孤單。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我仍舊會在這尚可揮霍的年歲裡,持續悠然,學習著擁抱世界的方式。
我還是我,會繼續為對的事情勇敢奮力。

Vivi Lin 寫於2020.4.22

認識本文作者:Vivi Lin林薇

一個很愛講話的女孩。一米五的身軀裡,裝載著溫柔的靈魂,堅毅的態度,和不怕死的勇氣。 習慣用理性觀點思考,柔性的視角書寫;相信文字的力量,更相信文字的溫度。始終還沒打算與世界和解,也始終,在這尚可揮霍的年歲裡,保持悠然。但願有天,每個臺灣人都能驕傲自己的出身,在不同的土地上,開出自己的花。也願那天,我們都能乘載著最初的良善與真實,自由地愛與被愛。

核稿編輯:Sophia C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