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們上過的床? 千禧約會文化在紐約
當初是怎麼找到另一半的?隨著電子通訊軟硬體的進步,其實越來越多的約會app變成現代紅娘不說,也是約”友”神器(差點被消音);從事法律工作的作者反倒在人海浮沉中悟出了這情愛世界裡的遊戲規則,根本就像獵頭找人才一樣,不但有策略也有脈絡可循。還沒上岸的你/妳,不要再怨天怨地靠緣分,快照本宣科期待下一任。
授權轉載:Sylvia Tsai|原篇名:千禧約會文化在紐約
說到約會,現代人最先想到的大概是大行其道的各種約會軟體。
雖然希爾維亞出道時間剛好錯過約會軟體的興盛期,但在協助各家姊妹"試用"各種約會軟體的機會也對各種軟體有不少研究,有興趣可以到這篇。
軟體之前人人平等,在軟體出現前的約會文化又是怎麼回事?有人說紐約是最難找到真愛的地方,但卻是約會軟體最盛行的兵家必爭之地。
但約會(date)逐漸成為一個過於沉重的詞彙。尤其當Hookup (勾搭,現代用語通常帶有性意味)文化盛行,到底和誰、有或沒有在約會,成為一個越來越難回答的問題。但其實希爾維亞覺得,現代的約會其實只是把獵頭文化發揮在愛情上面而已。不相信嗎?我們來做點分析:
傳統意義上(尤其亞洲地區)的約會大致上不脫幾個重要階段:
一、認識,二、告白,三、男女朋友交往,四、結婚、同(五、 分手、離婚)
在階段二之後通常就會進入雙方只有對方模式(Exclusive),然後交往個數月甚至數年再見真章,至於性事通常至少要到第三或者第四階段。
優點是第三階段交往的深入性有助於了解彼此、深厚感情,缺點則是太快進入雙人模式,可能會有不少「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錯過,或者有太多進入交往是在完全對彼此沒有了解的情況,交往後卻浪費時間。
這時候可以順便推薦一下有趣的書,老派約會之必要。
就算不論校園裡面盛行的(通常沒打算認真的)hookup 文化,現代人想要找伴的約會光景也已經大不相同;現代的獵頭式約會(希爾維亞命名,翻印必究)則大概是這樣進行的: 一、認識一起玩(hang out),二、約會(seeing each other),三、男女朋友交往(dating/in a relationship),四、結婚、同居 (五、 分手、離婚)。
其中,通常會在階段三才進入雙人模式(當然希爾維亞也有遇過從頭到尾都是多人模式進行啦),也就是把非雙人模式的期間拉長。此外,性事則是從!頭!到!尾!都可以唷 (當然好孩子要學好,雙方同意才可以啦)!
從第一天到最後一天都可以滾床單的概念。
雖然很多女生,尤其希爾維亞認識的許多不習慣這種約會文化的女生,可能會覺得這樣的約會文化很隨興,但其實透過一開始多方涉獵的方式,可以比較廣泛地接觸到潛在客源(?),不失為一種有效率的尋找Mr./Ms. Right的方式。另外,也可以在進入正式關係前先"試用"一下肉體,不失為確認肉體契合度的方式,免得交往後望洋興嘆(咦)?
就像獵頭公司在尋找一個職位的適任者時,第一階段也是先來個大量履歷海選,第一輪面試大概十個人、下一輪大概五個,最後一輪大概刷到剩下兩個。好處當然是前階段節省時間,而且透過大量的接觸人,也可以練習約會技巧。但姊妹們務必記得,這種約會的特徵是肢體接觸不代表關係程度,請不要抱著以身相許定終身的期待才不會自己受傷。
其實,就希爾維亞親身體驗,真正喜歡你的人是不會讓你感到不安的。以上,提供大家一點參考。
有興趣知道更多辛辣的,歡迎直接私訊原作者。
認識本文作者:旅美律師希爾維亞
紐約執業律師,www.iTraining.nyc/美國地產學校講師,法路通律師樓合夥人,現任紐約台灣青商會會長、北美台灣青商會理事、台灣未來基金會理事兼法務長、並為許多非營利組織及中小企業法律顧問。畢業於紐約大學法學院,有紐約各級法院出庭資格,專精於職業類移民以及地產商業訴訟糾紛,並有部落格「不對稱的優雅,我是旅美律師希爾維亞」,文章被刊登於法學期刊、時尚精英、優投房、NEX Media Lab等各媒體。
執行編輯:I Cheng Huang
核稿編輯:Sophia Cheng
《NEX媒體實驗室》為NEX Foundation台灣未來基金會提供給讀者與作者的意見交流平台,所有言論不代表NEX媒體實驗室與NEX Foundation台灣未來基金會立場。本文章內容僅反映作者個人意見,並經作者保證文章內容並未侵犯任何人之權利或違反相關法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