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體制的逃兵? 17歲姜羽庭一手推動「東南亞移動圖書館」

最初帶著「閱讀是人權」的理念,冀望消除臺灣對外籍移工的偏見與歧視,爾後在這群在臺東就讀均一實驗高中,透過行動、合作的深耕在好多個被大眾遺忘的角落。

教育體制的逃兵? 17歲姜羽庭一手推動「東南亞移動圖書館」

「因為是正確的事情,所以我們要做」

羽庭用堅定的眼神告訴我,即使自己在 「東南亞移動圖書館」團隊的這四年來,改變依舊是那麼微小,歧視依舊存在,但是才剛 17 歲的她知道這是對的事情,所以無論如何都會堅持下去。

其實在了解這個專案後,並且知道是由一群高中生帶著共同理想,並實際執行,能給出的唯一的反應真的是無數個 WOW!

最初帶著「閱讀是人權」的理念,冀望消除臺灣對外籍移工的偏見與歧視,爾後在這群在臺東就讀均一實驗高中,透過行動、合作的深耕在好多個被大眾遺忘的角落。

選擇跳脫升學體制,因為清楚知道自己的個性

姜羽庭和我一樣都是臺南人,回首幾年前的自己,仍然選擇制式教育體制。在面對學業與熱情的同時,當時我選擇較激進與叛逆的方式以實踐我對人生目標的想像。羽庭國中時就決定到臺東就讀高中,如今高二、已經 17 歲的她,又是如何開創自己的選擇呢?

2021 疫情下的 #開齋節

跳脫體制的契機

清楚知道自己認同的主流價值觀與主流體制不同時,羽庭選擇走上體制外的道路,或許面對過十分煎熬的千萬考生你和我,是難以想像的。選擇進入實驗教育體制的她,認為實驗教育中較強調學生的思辨技能以及驗證過程。

然而,已進入實驗教育體制近5年的她也發現,實驗教育環境也不全然完美——實驗教育環境賦能給學生後,當新一派的教學遍地開花,大環境是否能夠與新一代學生接軌 ?即使改變了一小部分人,大部分人也不一定會有影響力?

身為初代會考生,我看到了三個世代的交織、迭代、隔閡。末代基測的那群人,有不少人仍陷考試的窠臼;初代會考如我有不少人,非常積極希望透過行動、打破社會期待;如今我看到現在的中學生們,他們藉著資訊時代的洪流,冀望著憑藉一己之力,重新塑造社會期待。

不少朋友詢問我,若今天不知道自己的價值是什麼?那該怎麼辦?焦慮的同時,不妨,聽聽看新一代 的他們怎麼行動?

「東南亞移動圖書館」的成立

東南亞移動圖書館起初是一群臺東均一實驗中學的學生們與老師,共同從課程衍生出的Side-Project副專案。當年第一批接觸深度東南亞文化的學生們,可能從沒想過自己的願景與理想能形塑出巨大的影響力。

東南亞移動圖書館
2016 年盛夏成立,台東。

堅信著 「閱讀是人權」、「消弭移工在台灣受歧視現況」
一群懵懂的高中生,在臺東的印尼生活館與東南亞移工建立起友誼的橋樑,這裡紀錄著移工與學生的日常互動,和每個令人感動的瞬間。

他們擺過攤位、帶著書籍提供借閱、舉辦過中文演講比賽,促進移工學習中文的動力。也有攝影比賽、開齋節、 Batik 蠟染活動、甚至是印尼文化活動(電音文化、舞蹈文化)

堅持做對的事,卻招來負面聲音

羽庭回憶道,有一年團隊舉辦一個盛大的慶祝活動要與漁港的漁工同樂;提前準備食物、準備印尼音樂,就在剛到漁港,同樂開始沒有多久。 一位阿伯騎著速可達經過,在遠處觀看許久,起初團隊不以為意,然而阿伯突然對著一位移工大肆批評、謾罵,其言語是難以描述的歧視與偏見。後來經過詢問得知,阿伯是漁港的一名船長,同時也是那位移工的雇主。

當下,不僅是中學生們的團隊與羽庭,甚至是移工朋友們,可說是極度錯愕。然而,對這群活動的推動者來說,即便付出這麼多努力,好像世界終究會將努力打回原形。

東南亞移動圖書館合作的印尼生活館阿姨,同時也是臺東在地的移工仲介。她與同學們分享移工因語言隔閡而被不平等對待的故事,催生了東南亞圖書館後續的活動,同時也是團隊與移工間的重要橋樑。

「難道這些努力會付之東流嗎?」

羽庭事後反饋,這些挫敗,並不是阻止他們繼續前進的動力,理想已深植內心深處,「因為是正確的事情,所以我們要做」

「沒有經費馳援,又是高中生,怎麼會堅持著?」

東南亞移動圖書館是沒有固定經費支援的一個計畫,羽庭說著,「我們將團隊定義為東南亞文化服務隊,建立交流關係,而非 Charity ( 慈善 )。我們雖然沒有 Support 支持,但我們知道我們不是成為幫助他們的人,而是成為他們的朋友。更重要的是這件事情就是對的事情,因此沒有不做的理由!」

說到這邊,我突然想起申請大學時、甚至申請高中,志工時數是個必須條件,捫心自問真心願意成為志工的有多少人?
羽庭一語道破志工服務這件事情的現象,「團隊的存在並不是為了加分,我們也沒有 Purpose特殊目的要做這件事情,更應該說東南亞移動圖書館的存在帶給我們無價的LifeLessons ( 人生課題 )」

結語與成長

謝謝看到最後的你/妳。

我非常非常想推廣 東南亞移動圖書館 Southeast Asia Bookmobile 的原因,是某一天因緣際會在 Felicia 羽庭的限時動態中看到開齋節 的活動,詢問她後得知這樣非常有意義的計劃,也很開心能夠跟深度了解這群有理想的人!

Felicia 很特別,僅是高中生的她既找到了初心也確認了持續喜歡的動力,在我眼中,這是難能可貴的特質。身邊不少即將成為社會新鮮人的朋友,

我們都是在生命中無限探索可能,或許東南亞移動圖書館未必是能夠做一輩子的計畫,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像他們一樣,願意投身其中?

我能明白,或許教育體制影響了我們當前的思維,或許,轉換思維,從最大的熱情、最小的規模做起,你也會找到追尋的理想!

第一次和羽庭對焦會議的照片
認識本文作者:Caillou Huang

目標是朝著「成為一位厲害的普通人」前進著。相信社會、大環境的推動、改變、與創新是透過對未來願景一般的播種,並期許自己與團隊的熱情可以改變周遭的所有人。

執行編輯:I Cheng Huang
核稿編輯:Sophia Cheng

《NEX媒體實驗室》為NEX Foundation台灣未來基金會提供給讀者與作者的意見交流平台,所有言論不代表NEX媒體實驗室與NEX Foundation台灣未來基金會立場。本文章內容僅反映作者個人意見,並經作者保證文章內容並未侵犯任何人之權利或違反相關法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