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工作攻略: 台灣 vs. 美國職場的文化、發展與生活的深度比較

隨著全球化和科技的進步,越來越多人尋求海外工作的機會,也考慮到美國留學和工作。在美國工作看起來多采多姿,但真的是這樣嗎?究竟和在台灣工作有甚麼不同呢?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將用自己和身邊朋友們在台灣和美國工作的經驗,來比較兩者的職場文化、職業發展、薪酬福利、工作簽證及移民政策、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異,希望能幫助你在評估自己適合在哪裡發展時作為一個參考,找到自己喜歡的職涯。

跨國工作攻略: 台灣 vs. 美國職場的文化、發展與生活的深度比較

隨著全球化和科技的進步,越來越多人尋求海外工作的機會,也考慮到美國留學和工作。在美國工作看起來多采多姿,但真的是這樣嗎?究竟和在台灣工作有甚麼不同呢?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將用自己和身邊朋友們在台灣和美國工作的經驗,來比較兩者的職場文化、職業發展、薪酬福利、工作簽證及移民政策、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異,希望能幫助你在評估自己適合在哪裡發展時作為一個參考,找到自己喜歡的職涯。

1. 台美職場文化差異

跨國工作攻略: 台灣 vs. 美國職場的文化、發展與生活的深度比較

Photo credit: Pexels

台灣和美國工作環境最明顯的不同就是職場文化,以下由三種不同職場文化做為比較。

第一是加班文化,台灣職場中普遍存在加班文化,作者之前在台灣工作時,幾乎每逢新產品發表前都需要加班,在一些競爭激烈的產業或公司的朋友每天加班到深夜更是常態,甚至有時候不會有相應的加班費。相比之下,大部分在美國的企業對員工的工作與生活平衡更為重視,大家較少加班也較尊重彼此的私人時間,因此下班時間後就不太會發送或收到工作訊息或電子郵件(除非是因時區不同或是有緊急任務時)。作者遠距上班時,若有全球性的會議需要晚上參加,主管也會讓我白天自己找個時間彈性休息。

第二是工作地點,台灣大多企業要求員工每天到辦公室打卡上班,而美國在疫情後變得更加彈性,最受歡迎的是混合辦公模式,員工一周只需進公司幾天,另外時間可以在家或其他地點工作,也有一些公司維持完全遠距模式,作為公司福利也省下實體辦公室的費用,再定期舉辦線下聚會聯絡同事感情。當然,喜歡哪種辦公方式見仁見智,但相較來說美國企業提供較大的彈性,讓員工可以進行數位游牧、照顧家庭、或是不用換個工作就搬一次家。

第三則是工作氛圍,就作者的觀察自己和身邊朋友的經驗,台灣的職場通常較為階級分明,上下級之間較為尊重權威,主管的意見往往就是最終決策。而美國的職場則較為平等,注重跨部門合作與個人表現,主管也樂於接受下屬的回饋。作者在與主管進行一對一討論時,主管總是會詢問我的想法,並共同選擇最適合的解決方案。

2. 台美職涯發展比較:升遷機會、職涯多樣性與全球視野的差異

跨國工作攻略: 台灣 vs. 美國職場的文化、發展與生活的深度比較

Photo credit: Unsplash

在職業發展方面,台灣與美國也各有不同的優點與挑戰。在升遷機會上,台灣的企業通常較看重員工的年資和與上司的關係,儘管能力出眾,但若缺乏足夠的資歷,可能難以快速晉升。這導致在台灣,特別是在傳統產業或家族企業中,職業發展的速度可能較慢。相較之下,美國企業更為重視員工的貢獻和主動性,如果有出色的表現通常可以在較短時間內升遷或獲得更高的職位,作者聽過在競爭激烈的科技公司的前輩分享,大家會努力爭取資源到自己的專案上,力求做出好成果,被看見才更能和主管討論升遷。美國公司在人才培養上也投入較多資源在跨部門學習、內部輪調、以及領導力培訓等機會,主管通常會定期與員工討論職涯目標,幫助員工拓展技能並加速職業發展。

除了升遷機會,職涯的多樣性也是美國職場的優勢。在美國,轉職或轉換跑道是相對常見且被鼓勵的行為。很多人會選擇在某一領域積累一定經驗後,再轉向另一個興趣或成長潛力更大的領域發展,因此職業發展空間更加寬廣,也更富挑戰性。而在台灣,雖然近年來轉職現象增加,但在許多產業中,職業路徑仍偏向固定,轉職可能面臨一定的挑戰。

最後,美國作為全球經濟與科技的中心,許多大企業的總部都設立在這邊,例如金融業聚集的華爾街、科技巨擘及眾多新創落腳的矽谷等,提供了豐富的跨國合作和跟不同背景、國籍的人共事的機會。無論是在多元文化環境中的溝通合作,還是參與全球項目或跨國公司中的工作經驗,都能提升全球視野與跨文化能力,對未來的職業競爭力有所幫助。

3. 薪酬福利及生活成本

跨國工作攻略: 台灣 vs. 美國職場的文化、發展與生活的深度比較

Photo credit: Pexels

大家都說美國的薪水比台灣高,這話的確不假,但若考慮到生活成本,情況可能就不一定了。美國的物價水準約為台灣的三倍以上,所得稅也較高,且美國各州的生活成本差異很大,所在地會直接影響你的薪資水準。不同領域和職位的薪資差異也非常明顯,因此建議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在Glassdoor的網站輸入職稱和地點來了解平均薪資水準(https://www.glassdoor.com/Salaries/index.htm)。

福利制度而言,台灣有全民健保,美國的醫療保險則多由雇主提供,保險費用和給付的範圍各不相同,即使有了保險,生病看醫生的費用依然遠高於台灣。因此,實際購買力和儲蓄能力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個人所處的地區、工作領域以及消費需求,提前了解這些因素有助於進行長期財務規劃。

4. 工作簽證與移民政策

Unsplash-passport.jpg

Photo credit: Unsplash

在本國工作通常不需要考慮簽證和居留問題,但若打算到美國工作,這些硬性規定可是最重要的考量之一。對於先來美國留學再工作的台灣學生,畢業後可取得F1學生簽證下的實習訓練(OPT)資格,從事與所學相關之工作1至3年,到期後可請公司協助辦理H-1B工作簽證,延長在美工作時間,是最多人選擇的方式。若是直接在美求職,除了H-1B以外,也可申請跨國企業經理簽證(L-1)或傑出人才簽證(O-1),例如台積電外派美國的員工可用L-1;在特定領域表現出色者則可申請O-1等等。若是想快速了解更多在美工作的簽證類型,可參考這篇文章「2024美國工作簽證懶人包,簽證費用、申請準備及流程」,或是想更深入規劃取得H-1B簽證,也可參考這篇「美國工作簽證:找美國贊助H1B雇主、成功抽籤策略、中簽率指南」,相信都會對你有所幫助!

對於考慮長期移居美國的人來說,除了工作簽證外,也需考量獲得美國永久居留或公民身份的可能性和所需時間,雖然台灣人辦綠卡目前還不像中國、印度等需要長時間排期,但仍須說服公司幫你辦、或是自身符合傑出人才的資格,整個流程通常至少3-5年左右。另外,由於美國年底總統大選在即,移民政策也可能隨之改變。

5. 生活方式與文化適應

pexels-life.jpg

Photo credit: Pexels

最後,除了工作本身,下班後的時間也占生活的很大部份。決定到海外工作前,也可以留意該國與台灣在生活習慣、飲食文化、社交方式上的差異。舉例來說,台灣很多地方都有大眾交通工具,但美國除了幾個大城市有地鐵以外,其他地區沒有車就寸步難行;台灣的外食取得容易且便宜,更有便利商店24小時營業,美國外食費用高且營業時間較短,多數人會選擇買菜在家煮飯。

社交方面,台灣同事下班後的交流多為吃飯、唱KTV等,美國同事則較多相約看球賽、酒吧Happy hour喝一杯等,美國的Small Talk文化也是剛到美國生活的台灣人需要適應的部分(延伸閱讀:Small Talk:從亞洲留學生到美國職場的必修課)。另外,由於家人和朋友多在台灣,來美國工作後,與家人的聯繫多數只能依賴視訊,因此如何在當地建立新的社交圈,是要融入美國人生活、還是繼續和台灣人交流,也會是每個人需要思考與取捨的。

結語

無論是選擇留在台灣工作,還是前往美國發展,每個選擇都伴隨著不同的挑戰與機會。透過本文對台美工作不同面向的比較,希望能提供讀者一些思考方向來評估適合的職業環境和職涯發展。無論最終選擇是甚麼,相信你都能根據自己的職業目標與生活需求,慎重評估並做好充分準備,在全球職場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

認識本文作者 : Judy Wu

後疫情時代來到美國完成碩士夢的行銷人,對人的行為和心理活動很有興趣,除了商管本系之外,也去雙主修了心理系,擁有行銷、業務和資料分析等多方面經驗,仍在持續探索自我和未來方向。喜愛在探索世界的旅程中,不斷尋找人生的GPS信號,目標是將足跡踏遍各大洲,體驗不同文化的衝擊和美食!

執行編輯 : Judy Wu
核稿編輯 : Vivienne Ke, Howie Juang

《NEX媒體實驗室》為NEX Foundation台灣未來基金會提供給讀者與作者的意見交流平台,所有言論不代表NEX媒體實驗室與NEX Foundation台灣未來基金會立場。本文章內容僅反映作者個人意見,並經作者保證文章內容並未侵犯任何人之權利或違反相關法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