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被自己的弱小擊垮在地 也要燃起鬥志向前邁進── 專訪菜包(上篇)

本來只是想著有免費住宿,受好友邀請去英國旅遊的軟體工程師–菜包;出發前幸運的抽到了英國打工度假簽證。這一段旅程開啟了從來沒想過能在國外工作的他,不論是職涯或更可以說是探索自我的一段不可抹滅的插曲。

就算被自己的弱小擊垮在地  也要燃起鬥志向前邁進── 專訪菜包(上篇)

NEX Media Lab 專欄作家| 菜包

菜包:「分享在倫敦工作的種種與心情,期望更多有同樣想法的朋友們,對自己說聲加油然後勇敢地向前衝。我不是什麼特別厲害的人、也沒有到很努力,要相信自己一定也做得到。縱然面臨考驗時,有幾次的過程真的會很苦,但在回頭看時,真的都帶給自己很多成長。」

一開始怎麼會想到要來倫敦呢?

其實是在迷惘下一步該怎麼走的狀況下,而做出相對安全的一個決定。當時在台灣前一份工作加班加到懷疑人生,摯友剛好在倫敦讀碩士,他邀請我在辭職後去倫敦玩可以住他家。是的,我本來只是想要去旅遊,接著有天他和我提到那邊很缺軟體工程師,有個打工度假簽證可以抽,要不要乾脆試試看,我很幸運的居然被抽到了。

當時我心裡的情緒是:是啊!我的確一直很想體驗國外生活,如果能在那工作就真的太棒了。同時家裡也沒有太多資源送我去國外唸書,坦白說當時就算要唸,也不知道要唸什麼。那時的我對自己、還有對我身處的世界,理解都非常小。於是,不用擔心住的問題,而且有熟悉的朋友在那,沒找到工作就當去旅遊,回台灣再找。我抱持著這樣相對其他獨自勇闖英國的台灣人,更多安全感的心情搭上了飛機。

很抱歉不是一個太勵志的起點。

你一開始和第二次找工作的方式感覺都是苦行僧式的,但在那個當下, 支持你不放棄的原因是什麼呢?

上飛機前真的是抱持著就算失敗了也沒關係的心情。

但開始做了以後,一部分是真的想要證明自己做得到,另一部分其實是心裡深處對失敗這件事情是很害怕的。我有面試機會,所以找到工作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但是許多面試結果沒上,是因為我不夠優秀、表現地不好;如果最終的最終還是失敗回國,對我而言代表的是一個否定,這個否定在開始做了以後,突然變得好大。

我是深受「懲罰失敗的台灣教育」影響的一個人。

還有當時,因為是英國開始有打工度假簽證的頭一二年,還沒有太多人用這個簽證找到工程師工作。支持我前進的,也有著我希望成為那個做到的人,然後把經驗分享出去,讓更多人可以用同樣的方式去實現出國的夢想。心境上那是一種,「從來沒想到自己可以出國工作,到這一刻竟然它在一個我看得到的距離」。這可能是我離在海外工作最近的一刻,我絕對不能夠放棄。now or never 的一種心情。

當然現在回頭看會覺得不是 now or never 的,人生際遇是一直有很多種可能。真正事情運作的原理是,當下沒辦法成功,只要堅持,未來絕對還是有機會的。

Photo Credit : 菜包提供

在倫敦和台灣,就你的經驗而言,覺得最大的不同是?

生活

處在一個街道與建築本身就充滿很深歷史的地方,歐洲文化薈萃,同時可以認識來自世界各地的人,這過程會不自覺地眼界被打開、心境上接納更多不同可能。脫離原本台灣的舒適圈,所有事情都要自己來,各種困難都要獨自去克服,帶給自己類似:我可以相信自己能做到更多其他事情。少林廚藝學院,只是沒有十八銅人,認真學回台灣真的可以考廚師檢定。

工作

工作與生活可以更平衡,加班很少發生。創業,尤其是年輕人創業這件事情,是非常容易看到,也相對多資源。重視專業,只要你分析得出原因,有時就算你講不出很好的分析,因為你是專業的,公司會說相信你的決定。

每個員工的聲音是被鼓勵的,而且會被聽到與重視,很講究 1 on 1;主管會和你開會了解你的想法,很多想法都可以在這時表達。我自己認為,是一個「提出自己的想法,在公司內去執行這個你想的 project」有可能發生的地方。

更透明化,公司裡面的東西,真的是更透明的。並且,整個公司運作的背後哲學和方式和台灣不太一樣。可以得到「原來也可以這樣做事情」的體會。

建議大家在台灣就開始投履歷嗎?

會,拜託一定要。

找工作方面,有什麼建議或是有什麼是你覺得你當時如果能知道會很有幫助的?

英文一定要加強

或許這在出國後有環境幫助自己,但我覺得心態不太一樣。重點是把英文的強化當成一件事情在做,環境可以督促和幫助自己,但強化英文這樣的一個很重要的心態和習慣,是要讓它可以「獨立於環境之外存在」的。

意思就是,我失敗的地方就是,我在英國靠環境強化了我的英文,但假設離開這個環境,我就會失去那個節奏。我自己的英文能力在能夠滿足與應付整個環境的需要後,就開始進步緩慢,因為我的英文已經滿足了我環境的需求。

經營 LinkedIn,這是「必做」

好好地寫自己英文的 LinkedIn,這不是一天的事情,這是一件有著「今天看昨天寫的,覺得我在寫什麼鬼」的事,於是是需要用接下來的時間持續修正和改善。一直等到真的覺得修到不能再修了,並且能夠表達自己經歷和想法後;接著強烈建議請英文好的人或花錢請人幫自己看一次,給出修正的建議。

還有,盡可能地增加自己 LinkedIn 上的 connection。目的就是增加自己的能見度。

自己的網站和經營文章

我自己有機會在面試他人時,實際經歷的情境:同樣兩個應徵者,有一個有自己的網站、有 medium 文章,和另一個只有履歷但沒有其他東西。我自己是會傾向面試前者。公司的立場,不是只找一個能力強的人,也希望找一個會自己主動做一些事情,有自己的想法並且有在認真經營自己的人。同時,公司可以透過這些更認識和熟悉這個人,相較另一個完全不知道的,真的更願意去面試。

Photo Credit : 菜包提供

Photo Credit : 菜包提供

認識本文作者:菜包

一個喜歡化學、生物、社會學、心理學、現代舞的軟體工程師。

執行編輯:I Cheng Huang
核稿編輯:Sophia Che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