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趨勢觀點

提供出海和回台灣雙向的職涯留學和文化的資訊,同時也增加了診療室的議題,拯救受傷迷惘的靈魂
七彩奪目的台灣價值 楊鈞傑在同婚雙周年於紐約發表論文
跨文化

七彩奪目的台灣價值 楊鈞傑在同婚雙周年於紐約發表論文

為何台灣可以自解嚴後的1990年,從第一個同志團體成立時,只需30年就可以達成同性婚姻合法化的目標;因為同樣地,相對於西方社會而言,又如美國來講,石牆暴動(Stonewall riots)從1969到同婚合法化的2015年也歷經了50年,更不用說石牆運動不是美國社會的第一個同志運動生成,甚至早在更久以前就已成立。為什麼台灣可以快速地達成如此成就?
14 min read
一打二自家隔離餓肚窘境 疫情考驗的是人性還是免疫力?
議題

一打二自家隔離餓肚窘境 疫情考驗的是人性還是免疫力?

國內航空病例連環爆,讓新冠肺炎在台灣又亮起紅燈;本來已經漸漸鬆懈的台灣民眾因為恐懼開始的獵巫行為,第一波延燒到就是首當其衝的機組員與家人們,連帶著海歸家庭在隔離期間,甚至碰上了自宅管理員聲稱怕被感染而拒絕送餐,也禁止外送平台上樓的窘境。你怎麼看疫情帶給人性的考驗是什麼?
9 min read
打破職涯生活「天花板」, 20、40跨世代女力過去、現在與未來抉擇! (下篇)
國際求職

打破職涯生活「天花板」, 20、40跨世代女力過去、現在與未來抉擇! (下篇)

「建構自己的安全網」不論是在生活或工作上,努力做到自己的最好那就是好,就是平衡。「永保初心」不論走到哪裡、走了多遠都要記得自己當時為了什麼出發。看媽桑和林薇如何演繹40歲和20歲?女力的樣貌不該被數字和生理而受限,唯一能限制妳的就只有妳的意願。
9 min read
打破職涯生活「天花板」, 20、40跨世代女力過去、現在與未來抉擇! (上篇)
國際求職

打破職涯生活「天花板」, 20、40跨世代女力過去、現在與未來抉擇! (上篇)

林薇和媽桑怎麼看女力?妳又怎麼定義妳自己?妳以為女力說得就是那些女權至上的驚世駭俗嗎?不論是初出社會的20歲還是可能已經走入家庭的40歲,妳是華麗轉身還是闖關卡卡?撕掉性別和年紀帶來的不平等和不對等,有沒有其他可能讓20歲的妳有無畏無懼登入40歲的準備;也讓40歲的妳有永保20歲不顧一切的初心?
8 min read
美掀亞裔仇恨犯罪風潮 「比病毒可怕的是仇恨」
全球關懷

美掀亞裔仇恨犯罪風潮 「比病毒可怕的是仇恨」

「如果被攻擊的是家中長輩,你才願意挺身而出嗎?」後疫情時代美國接連發生駭人聽聞的隨機攻擊亞裔長者事件,被害人從輕重傷到致死,眼前的事實在在挑動著在美華人的神經;長期以來被歧視、被針對甚至現在成為惡意下手標靶的蓄膿毒瘤,除了抗議和口水之外,還有翻轉的可能嗎?我們到底還要旁觀多久?
4 min read
針對亞裔的暴力頻傳——種族歧視真的不甘我的事?
全球關懷

針對亞裔的暴力頻傳——種族歧視真的不甘我的事?

近期美國亞特蘭大的槍擊案件,激起亞裔族群的自疫情爆發以來的憤慨與不滿,紛紛在推特與臉書串聯#StopAsianHate,組織行動倡議與街頭遊行,以抗議不平等的種族歧視。而作為亞裔的一環,台裔該如何看待這場社會運動?又除了停止對亞裔的仇恨外,該如何剖析背後鑲嵌於種族、性別間的不平等關係?
10 min read
「爸媽,我要結婚了!我們線上見!」 疫情下的寶萊塢婚禮
跨文化

「爸媽,我要結婚了!我們線上見!」 疫情下的寶萊塢婚禮

新冠疫情之下百業蕭條,其中美國婚禮產業受到的衝擊絕對榜上有名。一場因故無法改期的印度婚禮居然悄悄上演,本來令人期待的傳統寶萊塢式婚宴,因應法規與防疫措施,硬生生演變成跨國線上親友論壇不說,連舉杯祝福橋段(Toast)都有近20人排隊等待,這前所未見的新科技婚禮,在作者眼裡看到什麼?
8 min read
在美國不想遇到歧視? 亞裔不能再當乖乖牌
全球關懷

在美國不想遇到歧視? 亞裔不能再當乖乖牌

2020年美國大選伴隨著美國黑命貴(Black Lives Matter)運動,從來也沒被真正解決過的種族議題又翻起一卷波瀾。積疾已久的傷口一觸即發,好像什麼情緒都能藉題發揮,好像什麼情緒都能被原諒?但是在這一次的風起雲湧裡,亞裔的角色在哪裡?近日裡美國又發生幾起亞裔長者在公共場合被隨機攻擊的事件,若你也是亞裔或是在乎亞裔,怎麼為自己挺身而出?
6 min read
那些年我們上過的床? 千禧約會文化在紐約
議題

那些年我們上過的床? 千禧約會文化在紐約

當初是怎麼找到另一半的?隨著電子通訊軟硬體的進步,其實越來越多的約會app變成現代紅娘不說,也是約”友”神器(差點被消音);從事法律工作的作者反倒在人海浮沉中悟出了這情愛世界裡的遊戲規則,根本就像獵頭找人才一樣,不但有策略也有脈絡可循。還沒上岸的你/妳,不要再怨天怨地靠緣分,快照本宣科期待下一任。
5 min read
改變台灣的資安文化,從數位身分證開始 ── 一位資安從業人員的公開信
議題

改變台灣的資安文化,從數位身分證開始 ── 一位資安從業人員的公開信

你知道台灣正在推行的數位身分證嗎?在未來,數位身分證將數位化國人資料加密保存在晶片卡裡,雖無法在卡體上一目了然,但存放在晶片內就真的保證安全嗎?白帽駭客又怎麼看待?從事多年資安工作的作者從自身經驗出發,希望透過公開信傳達給相關單位什麼訊息?當資安議題在民間和政府之間發酵及討論的同時,回歸到資安技術層面該怎麼盡善盡美?面對敵方國家級駭客的威脅,作者自忖,或許我們沒有不團結的本錢。
10 min read
可不可以只是剛好喜歡行銷  旅日採購李育青靠閱讀轉行
跨文化

可不可以只是剛好喜歡行銷 旅日採購李育青靠閱讀轉行

2021年一月徵稿主題「那些你關注的人都在看書,2021起床後必讀清單」首發:旅日採購到台灣品牌經理–李育青的不藏私書單。Media Lab歡迎您搖起筆桿、敲起鍵盤和讀者分享你的口袋閱讀名單,加入我們專欄作者的行列。 「你要把興趣當工作還是工作跟興趣分開?」當時大學日文系剛畢業的作者很難回答。自稱是文學、歷史、哲學都愛的考試機器,她自認興趣是讀書;那麼去出版社當編輯或當翻譯?還是只是因為唸過音樂班,又彈了十幾年的古典鋼琴,所以去彈鋼琴? 甚至也想過當個樂評?最後她一腳踏進了行銷界,到底是受了什麼書的影響?讓作者從文藝美少女搖身成為接地氣的品牌經理。
9 min read
寫在「成人之美」遊行之後—我在紐約為同婚合法化的「台灣」喝采
議題

寫在「成人之美」遊行之後—我在紐約為同婚合法化的「台灣」喝采

「你來自哪裡?」「我來自台灣…」可能不少留學生和作者一樣,當每次學期初都要在課堂輪流自我介紹時,都覺得很頭痛。一來是以前不習慣這樣的課堂進行方式,每個人都必須說說自己是誰,自己偏好的性別代稱為何(he/she/they),說說自己為什麼會來修這門課,以及自己的研究興趣是什麼;二來是別人一聽到自己濃重的口音,就會很好奇你來自哪裡,而你又要怎麼介紹自己的家鄉?
8 min read
抱歉太漂亮! 蔓綾從台灣演藝圈到美國創業家
人物

抱歉太漂亮! 蔓綾從台灣演藝圈到美國創業家

「本來以為舞台上的生活就會是全部了吧?很多人對我好,當然也有人不喜歡我…。」一趟尋求心靈庇護的尋親之旅,讓光鮮亮麗的蔓綾從台灣飛到美國,沒想到卻意外開啟她的創業之路。沒有女生不愛漂亮,但是這個漂亮該如何定義?蔓綾要告訴你,華服和濃妝?鎂光燈或新聞報導?都在她開始接納自己之後,有了不一樣的定義。
10 min read
中疫?第22天喉痛發燒 「不!我不是境外移入那個案啦!」
議題

中疫?第22天喉痛發燒 「不!我不是境外移入那個案啦!」

新冠肺炎Covid-19肆虐全球,對漂泊在外的遊子來說,是否要返臺絕對是一個困難的決定,從考慮搭機的染疫風險,到十四天的強制隔離讓返臺的成本提升不少。思鄉心切,作者獲得老闆法外開恩–兩個月的 Work From Taiwan到手,啟程返航!不過,2020年始終像打開出奇蛋一樣,許多意外在隔離觀察期內發生。
11 min read
月經,那個在多事之2020中  也躍上風口浪尖的關鍵字
跨文化

月經,那個在多事之2020中 也躍上風口浪尖的關鍵字

「月經」,那個不曾因疫情而停止每月拜訪的生理現象、那個至今仍被一部分人視為污穢事物,甚至讓貧窮女性陷入弱勢惡性循環,卻其實始終無辜的正常生理現象。他是今年彩通新定義色彩的精髓,是國際女童日的重要呼籲,更是頻頻登上熱搜排行榜的關鍵字。這些你或妳可能從來沒想過的小事,作者用歷史、用數字、用調查、甚至堵上事業來讓你知道,月經是大事。
12 min read
心慌慌的留學生涯—Covid19讓我學習如何與孤獨為伍
議題

心慌慌的留學生涯—Covid19讓我學習如何與孤獨為伍

學校改視訊上課、同學要不回國要不也不敢出門,本來以為撿到的疫情大假,原來是比孤單更孤單的故事:作者提供三個方法,讓你孤獨的海外求學生活不被疫情擊垮!作為單打獨鬥的在美留學生,面對嚴峻的疫情挑戰,以及長期封鎖的心理考驗,再加上因Covid-19帶來的種族歧視問題,多重困難的交互壓迫下,到底該如何維持自我的心理衛生?
10 min read